第726章 一般人理解不了这种精神(第3/4页)
所以赵学延真没想到,伍千里复员,竟然也这么巧的跑去了来凤?功勋故事里张富清1954年也就是明年复员去来凤,上面也是给他三个选择,一个是留在湘省省会进工厂或机关,第二个是留在汉中,第三个才是服从分配。
这么一比较,伍千里这个服从分配,牺牲更大啊。
湘省省会进工厂或机关,肯定没有伍千里这京城的留任选择好。
不过,等明年老张也去了来凤,估计见了伍千里这个领导也会很有共同话题的,张富清是48年参军,53年调去半岛继续作战。
他的从军履历比起伍千里差远了,就是比起严宽都晚多了,不过也是英勇作战从不虚什么的,各种战役中师一级一等功、二等功、军一级一等功等等,都不缺。
到了来凤也是带着乡亲们兴修水利、建发电厂、开山炸洞修路等等,每次都奋战在最前线,称得上一生奋战为国了。
想到这里,赵学延笑着走过来给伍千里倒了杯茶,“老伍,你年纪也不小了,要不要我找人帮你说个媳妇?又要去第一线奋战了,总是打光棍,也不好看啊。”
于国士为国奋战隐姓埋名时,有一个一直支持理解他的孙大姐,帮他生了一对好儿女,就连功勋里的张富清,也有一个一辈子默默无闻付出的孙大姐,帮老张生了四个好儿女。
不是每一个孕妇都能快生了还是靠自己步行去医院,孩子都出来好久了,婆婆和丈夫才姗姗来迟,还能跑错病房认错孩子,她都不介意,发烧之类病症完全没人照顾,只靠自己扛,出国的机会也说放弃就放弃,完全不在意。
同样不是每一个妻子都是,丈夫明明有一次次好工作、光鲜当领导的机会,却次次选择去最穷困、最破旧的地方从零开始,当媳妇的却能跟着你熬一辈子。
于国士和老张家的孙姓大姐,真是伟人口中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典型代表。
严宽?这家伙亲儿子都上小学了,关他干什么,伍千里就有点拉胯了。
话语下,伍千里瞬间红了脸,“哎,别啊,我想求化缘可不是这个意思,真不是。”
赵学延大笑,“好了,说点认真的,来凤那地方我知道,优劣势都太明显了,优势是农产品乃至水果、牲畜都可以有着一省最优质品种,矿产资源丰富。”
“劣势,太多山太多水,你要么把机场修建的大一点,直接走空运,要么就是凿穿大山群、修起来桥梁群,才能和外界沟通。”
“路搞不定,各种农业畜牧和矿产资源,就是摆设。”
“那边的文化资源也不错,主要是少民特色风俗,能成为旅游热点,但还是那话,没有路,一切都是空谈。”
“你过去就要做好开山劈水、只玩基建就要玩小半辈子的准备了。”
这家伙也是的,放着好好的京城和浙省都不留,跑湘省最穷最偏僻的角落里奋斗。
一般人真的理解不了这种精神。
……
1954
京城某四合院里,当严宽的母亲林翠卿听到隔壁屋里一阵叮叮当当声,就眼前一动,带着眼镜下床去开门。
看到穿着棉袄,挎着一个单肩包的孙大姐正挺着大肚子,手里还用网兜拎着一个瓷盆和瓶罐,迈步走向四合院外,林翠卿顿时开口,“小芹,你做什么?”
“你这是去医院?开什么玩笑,这么晚,天也冷,你一个人?”
孙大姐表情是强忍着痛的,不过还是强笑道,“没事,林阿姨,你忙你的。”
林翠卿快步就追了过来。
就在这时,另一个屋的邻居也走了出来,是一对青年男女,一见院子里这模样,男的就走来对林翠卿道,“林阿姨,我有点事想请教您……”
林翠卿疑惑的看看对方,走出来几步,青年才低声到,“姨,他们家于·敏审查出了问题,不知道被调到哪去了,动不动一两个月才回来一次,这种事,你可别掺和啊。”
林翠卿黑了脸,“你可报销吧,能出什么事?这里没你的事。”
说完她就甩开对方跑去搀扶孙大姐了,要知道他儿子严宽复员后跑去湘省来凤工作,临走前是多次叮嘱,让她好好照看下孙大姐的。
什么原因不清楚,但严宽是她亲儿子,能害她?
再说,和孙大姐同住一个四合院这么久,谁还不知道谁是什么人?
这眼看怀胎十月要生了,大半夜一个女的背着包、拎着网兜自己去医院?但凡有点同情心也不至于干看着,至于于国士的母亲为什么不住这里?
这是时代环境问题,这年代冀省农村人想来京城,探亲也没后世那么方便。
等林翠卿坚持搀扶孙大姐去医院,某男青年才走回去对媳妇道,“这叫什么事?我明明是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