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荷塘诗会(第2/8页)

一场追逐,并没有进行多久,一会他们就跟到了一座简朴的木阁楼前,这样的人住在这种地方,确实是相得益彰。舒清并没有太多的惊讶,只是紧闭的柴扉说明,她并不受欢迎。

轩辕逸低笑,他倒是第一次看见有人如此不买舒清的帐,手轻轻环胸,轩辕逸好奇地问道:“她是什么人?”

舒清也觉得伤脑筋,如果能有多些时间,她或许还是可以扣开这扇木门,只是离诗会,还有三天而已,她连和她说话的机会都没有,要如何说服她?

盯着眼前高耸的大门,舒清一边想着怎么才能进去,一边淡淡地回道:“孟衍颖,为师,为学者。”

孟衍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十六岁就已经享誉京城,成为康宁学院最年轻的讲师,四十多年了,她的学生遍及海域各个领域。因为她的才华,她多次被邀请进入皇家学府教授,但是她都拒绝了,一直致力培养平民,所以在平民学子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这也是她来找她的原因。但是舒清并不打算在她的门前歌咏她的生平,她还在想着如何才能扣开眼前这扇看起来并不结实的木门。

正在她思索的时候,木门却缓缓打开了。孟衍颖和刚才那个白发男子对面而坐,仔细看来,男子虽然发丝全白,脸上却并没有太多皱纹,看起来依然俊朗,且有些道骨仙风的感觉。

舒清与轩辕逸对看一眼,迈步走了进去,果然所谓高人,从来都是难以琢磨的。

孟衍颖接过白发男子递过来的清茶,由上至下的打量了舒清一眼,才平淡地问道:“你是朝廷的人?”

舒清并不避讳,直言道:“是。”

她有好久没有见过这样的年轻人了,自我而不自大,平和而不轻浮。这次朝廷倒是派了一个像样的人过来,虽然她还是不会去教授世家子弟,但是一句“为师为学者”正中她的心意,她想听听,能问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会给她什么惊喜。收回视线,轻晃手中的茶杯,孟衍颖说道:“好,给你一盏茶的时间。”

一盏茶?好妙的一盏茶。可以一口饮,亦可以轻品浅酌。

在这样的人面前,所有的故弄玄虚都是枉然,她心如明镜,自己也就无需绕什么弯子了,舒清拱手,深深鞠礼之后,说道:“既然如此,还请赐教:老师授业解惑四十余年,正是为了教授学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理,一个人困窘之时仍不放弃个人修养,能够胸怀天下。而在显达的时候,也能以天下为己任,尽自己的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舒清微微停顿,孟衍颖却并没有因为她自称学生而制止,白发男子微微挑了一下眉,她一向对那些所谓的朝廷重臣,世家子弟不屑一顾,更别说让她称学生了,这个相貌平平却风度颇嘉的女子,是十年前继季悠苒之后的第二人。

舒清停顿,却不是为了要窥视孟衍颖的神色,反而侧身看向已经渐渐升高的烈日,依然平静地说道:“然而,在其位,才能谋其政。自古以来,都是官位世袭,即使是有心兼济天下,平凡人家的子弟也是没有资格的。但是现在朝廷开了科举,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它给了有志之士为国效力,为民请命的机会。学生希望,老师能帮助她们,把握这次机会。这不仅是她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也是平民能够有机会向朝廷传递民意的机会。三日后,巳时,十里莲塘诗会。希望老师能够光临。”

孟衍颖手中的茶久久地端着,舒清却也不再继续说下去,这样的宁静直到孟衍颖缓缓喝完最后一口,冷淡地打破:“时间到了,你们走吧。”

舒清拉着轩辕逸的手,浅笑着说了一句“告辞”,便悠然离开。

白发男子转过头,看了一眼翩然而去的墨青身影,拿过孟衍颖的茶杯,低低地叹道:“你被说动了。”这是肯定句,别人或许看不出她平静下的波澜,他却随时都能感受到。

孟衍颖并不否认,笑道:“你知道她是谁么?”

她?很重要的人物吗?记得那女子提过科举,想了想,白发男子说道:“如果我没猜错,她就是那个推行科举制度的左相,舒清吧。”

他还记得那个“科举”刚开始出告示的时候,她可是整整沉思了三天之久,眼中的炙烈几乎吓到他。她一直感叹,平民才子的智慧和心胸,若能用来为国效力,那该是如何的光景。如果那个女子真的是推新举的左相,难怪她会被说动了。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希望,她真的能如她诗中所说的一样,能够托起烈日,驱散群星残月。轻叹一声,孟衍颖既沉重又怀着希望地叹道:“希望她真有能力为海域打开新的格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