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3/3页)
只是皇阿玛的意思还真是越来越难以揣测了,先前还将十四看得重要之极,眼下又将年羹尧提拔起来,权衡之术越发厉害,自己还是不能全然将皇阿玛的心思摸透,就比如这次,还有诸多的“这次”,他还是不大明白皇阿玛将他召进宫里,但总是让他陪着说话是什么道理。
若是说相同他培养父子亲情,也没有皇阿玛这般做法的,就单单将他晾在一旁,该是批改奏折时,连看都不看他一眼,他就干坐在这儿。
康熙挑起眉眼,没注意他这个儿子在想着什么,他只管完成自己的目的即可,自从打定主意选这人后,他仔细了解一番这老四,才发现这四儿子的名声坏到什么地步了,于朝廷中是孤臣的存在,少有结识的朝廷臣子。
作为一个帝王,康熙自然知道这般情形的弊端是什么,还会成了这新帝承位后的一大弊处,甚至是朝廷不稳的最根本原因——老四会将朝廷稳住,但未必能在保全名声的前提下将朝廷稳住,总要牺牲一些东西的。
因而在两方人马都势均力敌的情形上,他是要想法子改善老四的名声的,至少让这朝廷臣子有所迟疑,毕竟没有什么比皇帝的看重更重要了。
至于旁的,那就无足挂齿了。
看了一眼仍不知所云的老四,康熙低下头继续看奏折。
这老四,还得再磨练磨练啊。
……
康熙六十年年中,康熙召抚远大将军胤禵归京,这十四阿哥的归来是得来一片欢喜的,先是八爷党有了十足的底气,再然后就是一众站在十四阿哥这边的朝廷官员了,自己心仪的储君总算归来了,可不得欢欣鼓舞啊。
当然宫里面还有一个德妃娘娘,这打小养在膝下的阿哥和早早地就被抱走的阿哥在她心里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无处不亲,后者是脸面上过得去就行,这区别就体现在十四阿哥和四阿哥身上了,毕竟四阿哥在德妃地位不显时是交由孝懿仁皇后抚养的,与生母德妃亲近的岁月实在太少了。
所幸雍亲王已然是不大在意这些区别了,他只在意这十四回来之后,这宫中的形势会发生什么变化,只是这十四归京之事似乎是走过过场,在年底之时又奉命回了西宁。
这番变化,大抵是旁观者清了,胤禛还在不解这事时,魏婧薇淡淡道,“爷,您要是有什么事不解的话,那就往其根本处看,皇上总会顾及一些事的。”人非圣贤,哪能不顾及一方的利益,更别说这人还是帝王了,现下想的也只能是这大清江山的传承。
胤禛听到这番言语,心里大抵有些明悟了,若是皇阿玛真心想让十四继承皇位,哪会让十四回去,留守在京才是最大的看重,而不是让其在大老远的地方镇守,毕竟他的势力在京城,而十四的势力远在西藏。
换而言之,等到要动用势力时,这远水也救不了近火,而且没了十四在京城里,这老八及这一众支持十四的官员,就等同于没了主心骨,很多事情都是在不宜明面上进行。
听闻皇阿玛前阵子在皇宫里又将诸多太医召集一块,想来又是旧疾复发了,或是病情加重了,就算皇阿玛当皇帝时如何英明,在年老之时总避免不了生老病死,历代帝王皆是如此。
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胤禛神色微敛,看向皇宫的方向。
这紫禁城的天,是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