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2/4页)

张放远默然,两口子便为着孩子的事情又东奔西跑起来。

率先就去了城里的书院,城中正式的书院不止一处,大小有三四个。两人前去询问,书院大抵都有年龄限制,有未足五岁者不收,也有未足七岁者不收,书院越大名气越盛者卡的越严,要求也更多。

两口子一通跑下来,不论大小书院,就是收纳孩子最小的年纪也要五岁,他们家的两个孩子年纪都达不到。

去不得书院,那能选择的就只有两种了,一则是上私塾,二则是请老师到家中授课。

若非是名门望族,高门大户,没有熟悉的人脉是请不到老师到家中授学的,能登门做专属夫子之人都不如何短缺银钱,更看重的是名望。

张家这等财势不高不低居于中间者,家里宗族几代又没有仕途之人,想请老师到家中授课几乎是不可能。

几番筛选也就只有上私塾了。

幸而是隔壁严家得知他们家要给孩子找先生求学,有过一些求学经验的严家同他们举荐了开私塾的孟夫子,曾经中过举人,满腹经纶,才学斐然,又专门招收幼童进行开蒙,在周遭也有名望,许多商户人家都把孩子送去开蒙。

而且最合时宜的是孟夫子就在青山巷,私塾也在这头。

得知这么个消息,张放远跟许禾如获至宝,连忙就带了丰厚礼品上门前去打听。

“孩子如今几岁了?”

“年春已足三岁。”

听闻是想前来求学的,孟夫子倒是亲自接见了两口子,上了两盏子茶水,在厅中询问孩子的讯息。

张放远一句未曾问夫子的情况,倒是被夫子劈头盖脸的问了好一通,不过为着孩子能有个好先生,他也只得毕恭毕敬的一一回答。

“三岁在我们私塾里不算年纪大,但决计也不是很小的年纪了,是当送孩子来开蒙,若是再耽搁可就误了孩子。”

夫子面无过多神色,似是十分公事公办:“而今识得了多少字,又会写多少字了?可有何优势长处,能否通篇背诵文章?”

许禾自以为瑞锦已算不错,小小年纪已经会数数,但今下在夫子的一通询问下来,竟是一个能拿出手的优点都没有,他不禁蹙起眉头,半晌后才中规中矩道:“孩子未有多少过人之处,独记忆力还成。”

“幼子如白纸,记东西都快。”夫子却并不给人任何颜面和台阶下一般:“如此说来是字也不识,更不会书写了?”

说着夫子咂摸了一下嘴:“后进了。可知我私塾中的学生,比之还小的都会读文章写字了,且还是送来之前便有所建树,若是要收下你们家的两个孩子,教导起来恐怕还得费许多的功夫。”

孩子这般受到贬低,张放远跟许禾心里都不是滋味。

“那不知如何才可拜入孟夫子的学堂?”

夫子未曾直接答话,而是微微往椅子上闲靠了过去,端起茶杯派头十足,抬手同身旁伺候的管家示意了一下。

那管家便上前来代替自家老爷答话。

“我们老爷的私塾招揽的都是城中天赋异禀的学子,因是私塾,招收的学生有限,不似书院什么样的学生都招揽,门槛极低,为此束脩礼高。”

“贵少爷和公子资质平平,若是平常之人前来,老爷定然是不会招揽,念在是严家举荐,又同在青山巷,倒是也可破格收取两个学生,只不过这束脩礼肯定是要比寻常学生更高的。”

张放远眉心微动。

管家见两口子未置可否,又道:“两个孩子过来入学,后进其余学子,老爷定然要倾力教导,帮助两个孩子赶上私塾中其余学生的进度,其可学更多的东西,又更占夫子的时间,这也是权宜。”

张放远忍耐着,还算客气的问了一句束脩礼。

除却最基本的礼数,另外要封五十两银子到府上作为学费,半年以后再续。

许禾差点直接从凳子上起来,这学费未免收的也过于黑心了些,须知书院的学费一年也就才一千文罢了,便宜的还只要几百文,时下他也尽可能忍耐着不发作。

张放远道:“叨扰一通,鄙人携夫郎回去考量一番,届时再给夫子答复。”

这当儿夫子放下茶盏子,开口道:“我听说你们是从村野才搬进城里的,想来是对城中一应花销还不甚了解,乍然间听闻这些束脩礼有些难以承受,也属常理。你们是商户,一贯是最会盘算做生意的,眼下为孩子多花销些,将来考取了功名,那回馈可就不止这一点了。”

“银钱是最为次要的东西,要紧的是花再多钱都不一定买得来的声望。你们且回去好好思量吧。”

张放远未曾再多说一句,拉着许禾就出了孟家,两人回去的脸色都不多好。

“家里倒也不是给不起这个钱,这些日子跑了不少地方,也同好几个夫子谈过话,却也不见像这般吊高了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