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技术交换、一箭三雕!(第2/4页)

人造卫星有很多种类,放置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最低的类型属于间谍卫星,主要是用于军事侦察的,一般间谍卫星高度最低,有的仅仅只有一百多公里,从而能清晰的看到地面上的一些景物。

一般的民用卫星,都是同步静止在外太空的,它的高度就很高了,差不多间谍卫星的上百倍,最低也超过一万公里。

像是一些做科研探测的卫星,主要用于观察外太空,研究宇宙的奥秘,都无法用高度来形容,而是说‘距离地球’有多远,现今最远环绕地球的卫星,能轻松超过五万公里,甚至是接近十万公里。

O洲宇航局说反重力实验影响到一颗做科研的卫星,肯定是个假消息,反重力装置团队,对装置的影响已经有了判断,甚至是相关的详细数据,距离地面超过五千公里,反重力装置的影响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如果有卫星受到了‘重大’影响,肯定是距离地面只有几百公里侦查用的间谍卫星。

这件事的影响很大。

高层召集了人员进行了相关会议,董利华就举出了相关数据,并判断说,“如果是卫星受到明显的影响,不可能是科研性质的卫星,只能是距离近的间谍卫星。”

董利华似乎没什么说服力。

高层都看向了赵奕。

赵奕则是跟着点头表示赞同,“以现在的反重力装置来说,根本不可能影响到太远距离的卫星。”

“其实从覆盖区域就能判断了,我们的实验装置,直径只有几十米,就算升到了空中,也仅仅上千米,覆盖面是有限的。”

“如果要影响到过万公里的科研卫星,最少也是直径超过五百米以上的巨型装置。”

顿时就有人问道,“五百米以上能制造吗?”

其他人都很关心这个问题。

虽然O洲宇航局的信息不准确,但反重力装置本身能影响卫星,在战略上绝对有重大意义。

赵奕点头说道,“扩大区域,没什么技术难度,最主要是能耗会大大增加。”

“另一个办法是,让反重力装置升到一定高度,比如,上升到两万米以上,也会对上万公里的卫星,造成一定影响。”

“当然了,装置上升也需要大量的能耗!”

其实理解起来也很简单,就是遮盖面积的问题,距离卫星远一些,就必须要建造大型装置,距离近一些就建造的小一些。

引力波可以理解为直线传导,只要画个图差不多就清楚了。

如果装置能完全遮盖住地球,正上方的卫星立刻能脱离引力,不受控制的脱离地球。

但不管是建造覆盖更大面积的反重力装置,还是让反重力装置上升的更高,都是需要能源支持的。

一切说白了就是能源、动力问题。

显然。

参会人士对地面建造大型反重力装置更感兴趣,因为地面建造不用担心能源问题。

反重力装置的能耗大,但也只是相对的,其实高速行驶的航母相比,装置的能耗也就不大了。

如果把装置的能耗扩大十倍,也就相当于两、三艘高速行驶的航母而已,装置并不是一直处在启动状态,建造出来就会具有威慑力。

这种讨论当然没有结果。

建造针对卫星的地面反重力装置,大概率只能使用一次,因为一次过后,对方就知道什么地方危险了。

至于装置升空……

这本来就是空中堡垒,是反重力团队一直在研发的。

当然了。

能影响到卫星运转的地面装置,几乎有着决定性的战略意义,适当畅想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毫无疑问的是,地面反重力实验导致卫星偏离轨道的威慑力,要比J-40出场作用大太多了。

J-40出场,充其量就是让国际知道,国内拥有最顶级的战斗机,展现一下最顶级的军事科技水平。

反重力实验导致卫星偏离,则属于跨维度的打击。

之前根本没有人能想到,神秘反重力装置还能影响到卫星运转,国际反应也是一样的,一些针对的国家,根本没心情再进行什么威慑,而是来直接发表讲话,利用舆论来进行质问——

“为什么反重力实验会影响到卫星运转!”

“必须停止反重力研究,否则会影响到太空卫星,影响到全世界人民的正常生活!”

“必须给予O洲航天局赔偿,必须要对研究进行限制。”

“必须公布资料……”

反正,就是各种‘必须’,他们就好像站在了人类正义的角度,反重力似乎就成为了‘反人类’的科学。

对此国内当然不会大方承认,甚至不会去辩驳‘受影响的是间谍卫星’,因为任何有关的说法,都会泄露一些机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