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2章 浆糊

张向北到了重庆,阚主任和“宅鲜送”重庆分公司派驻在渝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小边,到江北机场来接张向北。

小边开车,张向北和阚主任坐在后排,张向北问阚主任,也就是渝北公司的阚总:

“到底是怎么回事?”

阚总和他说,就是我昨天和你说的,李村的十几个人在闹,他们说是要退股。

“因为什么?你再说一遍,昨天电话里听得不是很明白。”张向北说。

“到年底了,我们不是每个车间的产量和产值都统计出来了吗,李村的人认为他们的大棚产值最高,那是因为他们李村的地最好,他们要求,要么加年终奖,要么就调整他们的股份,不然他们就要求退股。”阚总说。

他们一个车间,就是一整片大棚,车间的划分,基本还是按原来每个村的地界划分的,只是在两个村相邻的部分,为了土地的规整,便于管理,这个村的土地,会划一部分到另外一个车间,另外一个村的土地,也会划一部分到这个车间。

每个车间的土地,和原来的村界大体重叠,又有不同,村的概念,在公司里好像是消除了,但又在人心里还存在着,这个车间的工人,你不可能把他调到另外一个车间去,没人愿意去,上下班路远不说,最主要的,是到了一大堆异姓人中间,会被排挤。

“我看就是李大福在搞鬼,要不然,我们的这些统计数据,也就发给了公司的几个高层,都没有对外公布,下面工人怎么会知道的?”小边从前面甩过来一句话。

李大福是李村的村委会主任,在渝北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兼第二车间,也就是原来李村那片区域的车间主任。

年底的这些统计数据,其实并不能说明问题,不公开也不是因为有什么机密,而是,他们统计这些数据,是因为总公司的要求,用大数据在管理全国所有的供应基地,根据市场需求,对下一步的生产做出统筹安排。

不能任由所有的供应基地,他们想种什么就种什么,那样会造成某些品种生产过剩,某些品种又供应不足,总公司会根据每个省级公司土地和气候的特点,每个季节给出一个生产指引,比如菠菜,每个月广东需要供应全国多少,湖南又需要多少,甚至给出每天的需求量。

下面每个省级公司,会根据这个生产指引,安排他们的生产。

生产指引有提前量,比如预计要开出多少个新城市的时候,也会对这个城市的需求量有个预判,加到生产指引里,这样可以保证到时的有序生产,充足保量供应。

每个省级公司,特别是蔬菜生产供应型的公司,会根据这个生产指引,把生产计划下发到下面各农场、分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合作的公司。

具体到一家公司,比如像渝北公司,他们也会根据生产指引,把一个或数个品类的蔬菜,下到同一个车间,这个车间,可能一年都生产这一个或数个品类的蔬菜,这样,工人的生产技能更为熟练,生产效率更高,蔬菜的品质也更有保证。

说一个车间的产值最高并不能说明什么,那是因为,你产值高,可能只是分配到你这个车间种植的蔬菜品类,今年的售价比较高,其他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并没有种植这个品类的蔬菜,他们种植了其他低价格的蔬菜,他们要是种植了,产值也一样会高。

但不可能大家都来种同一种蔬菜。

“其他车间怎么样?”张向北问。

“还能怎么样,李姓的人一闹,其他姓的当然也不干了,道理大家都知道,他们说,要是这样,公司就不要管了,每个车间,大家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市场什么菜价格高,大家就种什么。”阚总说。

“这个李大福,平时你们有什么矛盾吗?”张向北问。

阚总笑道:“矛盾你还不知道,都矛盾了几百年了,要是没有这个基础,下面的人,也不会被他一撩就起来。”

张向北点点头,在公司里,最敏感的就是种姓神经,有心要挑拨下面人的情绪,很简单,只要去鼓噪说,我们李姓人被他们阚姓的欺负了就可以。

而只要是人,哪怕在干着同样的活,拿着同样的报酬,照样有人会认为自己比别人干得多拿的少,最吃亏的就是自己,一个占尽了便宜的人,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在占别人便宜,他还一样委屈,会觉得是别人占了他的便宜。

“是我得罪他了。”小边按了一下喇叭,说。

“哦,你怎么得罪他了?”张向北问。

“他经常会拿一些乱七八糟的发票来报销,我这里审核没有过,他就去找老阚,老阚也没有签字,他就认为,是我们两个人合起来在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