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2/3页)

再者,朝堂上有了武将们的加入,变得热闹了不少。每次上朝,看武将们和文臣们吵架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文臣们吵架喜欢咬文爵字,而武将们就非常直白。用文臣们的话来说,武将们太过粗俗。不过,在武将们的眼里,文臣们太过迂腐。

武将们上朝,除了跟文臣们抗衡以外,也做了不少事情。这两三年,关于北境和南疆的军事布防完善了很多。

这三年里,西夏和辽国的士兵不敢像以前那样骚扰北境。不管是北境,还是南疆都变得安宁不少。

在三军上,朝廷投入的财力越来越多。在这三年里,别的不说,就说战马,朝廷就买了很多,还培育出属于大宋自己的战马。

文臣们见朝廷花费这么多财力修整三军,自然反对。不过,宋仁宗和赵旸都没有搭理。

虽然宋仁宗和赵旸没有说什么,但是文臣们不是傻子,他们能看出来官家和太子殿下想要做什么。

文臣们想要提出抗议,但是官家和太子殿下并没有明确地说,他们也不好抗议。

晏殊他们曾经旁敲侧击地劝说宋仁宗和赵旸不要发动战争。宋仁宗和赵旸都非常无辜地表示他们并没有这个意思,直接把文臣们噎住了。

不过,文臣们今年暂时没时间,也没有精力去盯着这件事情,毕竟科举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

科举考试,当然还是文臣们负责。而武将们,则负责武举考试。

武举考试和科举考试是错开。今年考科举考试,明年再考武举考试。

今年的科举考试,王胖胖也要参加。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

其实,以他的才能,两年前就能参加科举考试。不过,他三年前才回到汴京城,对新科举考试又不了解,就没有冒然地下场。再者,他觉得自己读的书还不够多,也不够好。就算下场去参加科举考试,他也不一定能考中。

这两年,王胖胖一直在为科举考试做准备。有了十足的把握后,他才敢参加今年的科举考试。

别看王胖胖平时一副自恋的模样,觉得自己非常有才,但是在对待科举考试上却十分谨慎,不敢有一丝的懈怠。

为了避嫌,王胖胖过完年后就没有进宫和赵旸一起读书。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他一直在家复习功课,为即将到来的童试做准备。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今年科举考试的总考官是赵旸。

之前说了,今年的科举考试算是新科举考试第一年,非常受重视。再者,新科举考试是赵旸提出来的,所以让他做今年科举考试的总考官再合适不过。

从去年起,赵旸就忙着准备新科举考试。今年的乡试、会试和殿试的考卷,有很多是他出的。所以,为了避嫌,在科举考试前,赵旸和王胖胖暂时不能见面。

就算赵旸想要对王胖胖徇私舞弊,提前告诉他考题,他也不会要。

王胖胖可是非常有原则的,再者他也非常自信,他相信靠自己也能考中。

关于王胖胖参加科举考试一事,其实很多人是不理解的。他是太子殿下的伴读,不用参加科举考试也能平步青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参加科举考试。还有些人觉得他参加科举会霸占一个考中的名额,这对其他人来说不公平。

对于这样的说法,王胖胖连不屑的眼神都懒得给。

不管别人怎么看他,王胖胖还是要坚持考科举。一:他想知道自己能考多少名。二:他想超过他爹爹。三:正因为他是太子殿下的伴读,他更要考中科举。

为了王胖胖的名声,赵旸不方便去看他,但是曹许可以替他去看他。

这三年来,曹许和王胖胖的关系也非常好。毫不夸张地说,他们两人已经成为了赵旸的左膀右臂。

至于苏轼他们。两年前,他们兄弟俩申请去外地任职。苏轼去了江南,苏辙则去了北方。

沈括也去了外地,不过他不是去外地任职,而是去外地游历。当然,他没有辞官。他是奉太子殿下的旨意去游历。

赵旸觉得沈括一直待在宫里,并不是什么好事。像沈括这样的科学家,就应该多出去走走看看,这样才能激发他的才能。

福宁宫里,赵旸和宋仁宗一起处理政事。

两年前开始,宋仁宗就让赵旸处理一些政事。这两年来,赵旸处理政事越来越娴熟,让宋仁宗轻松了不少。

“爹爹,今年的科举考试结束后,就让我去北境,你别忘了啊。”如果不是今年有科举考试,他现在就准备去北境了。

“没忘没忘,一定会让你去。”从去年起,赵旸就一直在宋仁宗耳朵说这句话,宋仁宗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等今年的殿试结束,等到九月份,赵旸就决定去北境,然后亲自率军攻打西夏。

先把西夏霸占的几个州抢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