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4/5页)

郁英荷还没答话,苏越便抢先道:“当然都是郁台长自己写的,我们台里的播音员都是自己负责稿件编辑的,写出什么就播什么。所以节目质量高低,节目是否叫座,与播音员的文学素养有很大关系。”

项小羽张张嘴,词穷地说:“玉兰老师,您可真厉害!可惜,最近两年一直没在广播里听到您的声音,您怎么不播了呀?”

“我现在年纪大了,精力和嗓音条件都没有年轻人好。现在主要负责编导工作。”郁英荷笑。

他们在这边聊天,会议室里的其他人也坐不住了,陆续有人出来交卷。

郁英荷收齐大家的考卷简单看了一眼,便将人带到了播音室进行试音。

播音室里的陈设很简单,只有一张播音桌和一组播音话筒。

话筒前面摆着一个挺大的黑匣子。

项小羽猜测,那个应该就是录音要用的设备。

“试音分为两部分,第一部 分试播你们自己写的新闻稿和故事稿,第二部分是由我们给出的固定稿件,大家统一播报海洋气象……”

郁英荷说完试音要求,便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播音稿点名,“张伟,你先来吧,其他同志去外面等候。”

项小羽又跟着大家呼啦啦地离开播音室,接过苏越发给每个人的海洋气象播音稿,默默熟悉稿件内容。

留给每个人试音的时间并不固定,张伟在里面呆了十多分钟就出来了,而第二人却试了将近半个小时。

苏瑾是第三个试音的,过了一刻钟还没出来,大家等在门外隐约能听到里面的朗读声。

故事稿挺顺畅,她用朗诵腔读的声情并茂的,不过新闻稿不知道怎么回事,听起来一顿一顿的。

张伟听到以后,很有感触地说:“她的情况跟我差不多,没有填写真实数据,所以朗读的时候会有停顿。”

项小羽暗自庆幸,幸亏她听了小宋哥的话,搜集了大量真实数据,否则一会儿进去也会出现同款卡顿。

苏瑾从里面出来时,脸上还挂着笑,对项小羽招手道:“小羽,轮到你了。”

项小羽与她道了谢,进入播音室就按照要求坐在了话筒前。

“把录音设备打开,开始吧。”郁英荷闲适地坐在椅子上,冲她扬了扬下巴。

项小羽瞅瞅那个黑匣子,挠头道:“台长,我们广播站里没有录音设备,我还不会用这个呢!您教我一次吧,下次我肯定就会用了。”

郁英荷笑了笑,起身在黑匣子上按了一下。

不过,机器并没什么动静。

“嗯?”郁英荷探身过来在机器上捅咕了半天,仍是没动静。

项小羽猜测:“会不会是没电了?”

郁英荷:“……”

弯腰将耷拉在桌子下面的插头插上了电源。

项小羽:“……”

前面那三个人都在试什么啊?

“开始吧。”郁英荷不以为意地挥手。

项小羽坐到播音桌跟前,调整了一下话筒的位置,按照刚刚郁英荷的演示,按下了录音开关。

“春和景明,万物复苏。海洋黄花鱼汛与江河刀鱼汛,即将相继来临。海浦市南湾县的渔民们正在抓紧时间准备各项生产工具,喜迎渔业大生产。团结、光明、左家门等公社,先后组织男女社员两千余人,进行打绳、结网、修船等渔具生产工作。为了满足春汛时对草绳的大量需求,团结公社瑶水村生产队还将加工草绳的任务分配至每条渔船,让社员们利用上工空隙,纺出草绳两万多斤。目前,全县已经完成各种型号的渔网三千七百二十张,各种……”

项小羽没有刻意使用朗诵腔,而是用了语调稍稍提高的口语化腔调。

一篇稿子读下来通顺连贯,语速也是在家反复掐表计算过的。

将录音设备暂时关闭,项小羽拿着那篇海洋气象稿问:“郁台长,咱们渔业电台的海洋气象预报是正常速度播音,还是用记录速度播音啊?”

“都可以。你就念吧。”郁英荷端着茶杯喝口茶。

“怎么都可以呢?”项小羽建议,“要不咱们还是用记录速度播音吧!在我们生产队里,好多渔民都有记录天气预报的习惯,还有一些生产队会根据这些记录,总结全年的海洋气象情况。省渔业广播电台的播音速度太快了,像我爹那样年纪大的渔民,根本就记不下来。之前我们还给电台写信反映过这种情况呢,可惜石沉大海了。”

郁英荷从善如流地点头:“那你就按照记录速度播报吧。这段气象稿就不用录音了,省点录音材料。”

项小羽:“……”

看来前面那三个人都被节省材料了。

不过他们来试音时录制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废稿,人家电台用不上的话,确实需要考虑一下成本问题。

“欢迎收听海洋气象预报。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逗号,渤海有2.1-2.5米的中到大浪,逗号,黄海西部有1.5-2.0米的中浪,逗号,受冷空气影响,逗号,我市近海海区有1.4-2.0米的中浪,逗号,海况较差,不建议渔民同志开展沿海生产活动,海上交通作业请注意安全,句号。下面是重点区域,冒号,南湾县东部海域,浪高1.4米,逗号,水温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