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2/5页)

趁着等人的空档,宋恂与大家宣布了选拔船员去省城培训的决定。

“速成班的学习进度比较快,学习的内容也相对难一些,还会占用大家不少业余时间。”宋恂在教室里环视一圈说,“参加培训是自愿的,有人要是对当渔轮的船员不感兴趣,可以随时离开。”

没人离开,但是有人问:“宋主任,万一真被选去省城培训了,工资怎么办?”

“脱产学习工资照发。另外,每人每天按照干部的标准有四毛钱的餐补和五毛钱的住宿补贴。往返交通费也由单位报销。”宋恂笑道,“培训班在明年初结业,我是盼着你们都能在省城呆到明年的,不用给单位省钱。”

众人心照不宣地呵呵笑。

工资补贴正常发放,还能去省城见见世面,这个条件对于乡下小伙子们来说,确实非常诱人。

既然大家都默认了参加培训,宋恂便没再耽搁时间,直接转入了正题。

“我先统计一下。在座的同志中,担任船老大和副老大的请举手。”

除了周卫国和薛适这两个学历最高的知青,再就是项远航和于向东,于向南,于向北三兄弟。

之前招船员的时候,宋恂就特别关注过他们。

这三人是贫协主席于满仓的儿子,家里往上数八辈都是贫农。

到了他们这一代,居然一口气培养出三个初中生。

项小羽比较促狭,悄悄跟宋恂提过他家的情况。据说是因为于满仓的媳妇特别勤快,从公社接了缝扣子的活回来做,常年要求全家老小一起缝扣子赚外快。

他们家只有读书人不用缝扣子,所以于家三兄弟都抢着读书。

“按照省渔技校的培训方案,以前在机帆船上当过正副船长的,可以培训为高级船员。其他负责撒网拉网的同志,则培训为中级船员。”宋恂简单介绍后,便鼓励道,“一艘渔轮上,船员们各自的分工不同,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努力吧,能当高级船员的尽量争取。”

“另外,咱们的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我为大家讲解关于轮船的基础知识。另一部分则由项队长等有经验的船老大为大家传授航海经验。”

话落,宋恂便指向在办公室最后一排坐了很久的项队长。

船员们见到队长,鼓掌的同时还纷纷问好。

惹得正好在此时进门的几个姑娘一脸懵,还以为大家是欢迎她们的。

人都到齐了,宋恂邀请:“项队长,要不就从今天开始上课吧,由你来上第一课?”

项队长紧张地摆手:“小宋主任你先讲吧。”

他平时给社员们开会时讲得头头是道,可是让他给学生娃上课,他就不知道说啥了。

宋恂站到办公室的最前面,点头说:“那就让项队长再准备一会儿,咱们随便聊聊天。讲点关于理论知识的话题。”

察觉大家对理论课似乎有些畏惧,宋恂便笑着抛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谁知道轮船与机帆船有什么区别?”

像是早就等着他提问了,他的话音还没落地,项小羽便“嗖”地举起了手。

特别积极踊跃。

宋恂轻笑:“项小羽同志说吧。”

“机帆船是木质的,有风帆。而轮船多数是钢铁的,没有风帆。”

“嘁,这还用你说?”贾学义拆台,“有眼睛的都能看出来。”

项小鸿最看不上这种“喜欢你就欺负你”的毛头小子了!

拿撩闲当有趣,是什么臭毛病?

她不客气地替妹妹回问:“既然那么懂,你就给大家解释解释,为什么机帆船上有风帆,而轮船没有?”

项小羽也附和地“哼”了一声。

贾学义在读书时就是个学渣,他哪知道为啥。

被项小鸿怼了以后,就嘀咕着缩了脖子。

“这个切入点很好。”宋恂对她的答案给予了肯定,“项小羽同志准确地捕捉到了轮船的最大优点——没有风帆,不用依靠风力前进,而是以机械化螺旋桨推进的。”

他回身从桌面上翻出一本提前准备好的《华夏造船》,将内里的一艘轮船结构图,展示给大家。

船员们抻着脖子望过去,轮船体型庞大,看着就不像是他们可以驾驭的。

“大家不要对轮船有畏难情绪。”宋恂笑着说,“这上面的轮船咱们都买不起,别害怕。”

“哈哈,宋主任你早说嘛,害我紧张了半天。光看照片就觉得那船挺贵。”

“咱们这次要向船厂订购的渔轮,比船队里现有的那对捕虾船稍大一些,发动机的功率在400马力以上。虽然轮廓差不多,但是卸下了风帆,马力又足,渔轮的速度是风船的数倍,对于船尾拖网作业也有很大好处。而且行船少受天气影响,有风无风都能出海。”

通过与机帆船的对比,宋恂先给大家简单科普了渔轮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