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5页)

不料,宋恂却无所谓道:“不用捯饬了,就这么进去才显得真实。这次合作打着的是帮扶对子的幌子,咱们若是打扮得光鲜亮丽地出现,哪像是从基层来的小干部?就这样挺好!”

说着还将原本塞进裤子里的衬衫拽了出来,放在外面。

还真有点乡镇干部的味儿了。

贾红梅凌乱了,头一回上报纸,这样能行吗?

“你就听我的吧,咱们公司那五对船可不是白拿的,得了实惠,就得配合人家搞宣传。”宋恂冲着神色焦急的小赵笑了笑,而后不动声色地凑近贾红梅小声说,“一会儿进去以后,我负责跟他们周旋。你只负责检查合同,其他的事情不要管。要是有人拉着你采访,你不用搭理他们,只当听不懂普通话。一定要把合同中的责任义务和具体金额看清楚,这份合同我之前没看过,今天过来就直接签约,又是这么大的阵仗,咱们不要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了。”

贾红梅被他说得清醒过来,也不去琢磨形象问题了,今天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签合同。

被采访的主角是出口公司的领导,他们配合着走完流程就行,但合同条款一定要仔细检查。

他们昨晚在渡轮上针对每月给出口公司的供货量和供货年限讨论了大半宿,己方的基本诉求她都清楚。

深吸一口气,贾红梅保证道:“你放心,我肯定逐字逐句地检查清楚。”

“我对你一直挺放心的。”宋恂轻笑:“放轻松。我也会看合同的,咱们这一去必定旗开得胜。”

省食品出口公司这次搞得阵仗确实很大,不但有他们公司内部期刊《出口战线》的主编,还请来了省日报社,省城晚报和经济日报的记者。

会议室里,盛主任与公司的另几位领导都在,而且省渔的一位副主任也赫然在列。

显然是被出口公司邀请过来的。

不过,今天盛主任的眉头一直是皱着的。尤其是当照相机的闪光灯闪烁起来后,他的脸色就更臭了。

对宣传科搞的这套花架子很不以为意,但又不得不配合。

出口公司的革委会副主任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自打宋恂二人进入会议室,他就在跟记者介绍这次合作对于双方甚至是水产出口行业的深远影响。

宋恂让贾红梅专心扫合同,自己则全程唇角上扬三十度,配合地坐在一旁点头鼓掌。

“与瑶水支公司结成帮扶对子以后,考虑到瑶水支公司渔船短缺,资金不足的情况,经过协商,由出口公司为瑶水方面一次性提供十艘机帆船。”副主任笑着看向身边的宋恂,“当然了,我们的付出也是有回报的,不但得到了瑶水支公司的水产供应,还迎来了瑶水当地社员的回馈。”

他目光的焦点其实不在宋恂身上,而是放在了他脚边的几个大包裹和桌面的一堆瓶瓶罐罐上。

会议室里的其他人也早就发现了宋恂带来的东西,这会儿都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

省城晚报的记者走到桌边,与宋恂点点头,就弯腰去看那几个陶罐上贴的标签。

举起照相机,对着写有“12,姚三婶,蟹粉”的陶罐,“咔嚓”拍了一张。

“这些都是瑶水社员们的心意,每个包装上还贴着大家的名字。”副主任慷慨激昂道,“虽然我们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但是通过他们带来的礼品,也足以看出社员们对我们这次合作的拥护与支持!”

宋恂&贾红梅&通讯员小赵:“……”

贾红梅捂脸,看来这次带来的东西,真的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明明是送来试吃的样品,怎么到了你的嘴里,却成了回礼呢?

几个记者对于那些土特产的兴趣,远超副主任所介绍的内容,一时间都围过来拍照。

有个省日报社的记者,资历最老,为人也比较谨慎,发现贾红梅神色不对,便对她发问:“请问,这些东西真是社员们送的吗?”

贾红梅:“……”

宋恂替她做了回答:“这些土特产确实是社员自发组织,自行筹备,让我们代大家送来出口公司的。”

可惜不是送礼的。

“你们怎么想到用这种方式回馈出口公司呢?”

宋恂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道:“我们瑶水支公司所在的瑶水村生产队,虽是一个小渔村,但当地社员心灵手巧,淳朴善良。听说我们能与省食品出口公司结成帮扶对子后,社员们激动万分,甚至还特地拿出过年存放的鞭炮庆祝。”

贾红梅:“……”

“这次合作是个难得的机会,我们也有意向食品出口公司学习,开办一家食品加工厂。只不过,我们小地方的人见识有限,实在无法从上百种土特产中准确找出适合生产的产品。而出口公司的产品是我省食品行业的金标准,所以社员们就想送些样品来,让出口公司的同志们帮忙甄选一二,看看哪种食品有生产价值。”宋恂故意画蛇添足般地解释,“我们可不是给出口公司送礼啊,就是请大家帮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