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转机(第2/2页)

“怎么不该谢你?姐姐都哭了,说让我好好谢谢你。是你陪我找到他们,还支持我把他们接回来上学,并让爷爷照顾他们,给予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种帮助。要不是你,我姐姐和她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有今天?”郁行一蹲在远夏身边,将脸埋在他手上。

远夏用手指轻抚他的脸,轻声说:“这都是你们该得的。”

第二天远夏到厂里后,让研发部的人最好都办理一下护照,大家都很好奇,办护照出国吗?

远夏也不隐瞒,说:“我在想办法,看有没有机会挑几个人去美国、德国或者日本学习考察一下。当然都是短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不过也不确定是否能去,最好还是办一下吧,免得要用的时候没有。”

这消息一出,大家都十分兴奋,尤其是年轻的工程师们。当初远夏在学校招聘的时候就画了大饼,说将来可能会有机会出国学习,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有动静了。

远夏说想办法是认真的,他先联系了工程机械协会,打听近期是否有业内组织的出国考察团,得到的结果是否定的。

他接着又联系了崔平生,崔平生倒是给了个模棱两可的回答,说明年他们厂可能会组织人去,但也不确定,去的话会叫他。

远夏只能先道谢,他是私营企业,这年头想带几个人出国并不太好办,国企倒是比他们有优势,组团出国比较容易批。

就在远夏准备挂电话的时候,崔平生说:“你还有心思张罗出国学习,看样子你们受影响不大嘛。”

远夏一愣,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他这么快就知道这事了?“崔总也知道了?”

崔平生笑着说:“嗯,听一个中建的领导说的。你真给他们全退了?”

远夏“嗯”了一声:“是啊。”心说我答应退,他们还帮忙传得沸沸扬扬,要是不答应,那岂不是全国名声都臭了。

崔平生说:“其实也用不着全部退嘛,有问题的退了就行。反正他们也都用过了。”

远夏说:“还是都退了吧,是我们自己的产品没做好。”

“谁家产品能保证百分百不出问题呢?”崔平生有点愤愤不平。

远夏笑笑:“没事,我们现在刚起步,多吃点教训反而是好事。”

“你能这么想就对了,年轻人有气量!”崔平生笑呵呵地说。

远夏又给市里的主管部门打电话,询问自己申请出国的手续,说是需要境外邀请函,再就是征得市主管部门的审核批准,这一套流程算下来还挺麻烦的。

这么一圈忙下来,只有崔平生那边最靠谱,因为他可以在申请的时候顺便帮自己需要的名额也报上去。看来只能等明年了。

远夏只好又给崔平生打了个电话,崔平生答应了下来,又说起一件事:“韩国大宇集团找我们谈合作,说他们提供技术、资金和管理模式,不插手我们的管理,而且股份跟我们平分。我了解了一下,大宇集团非常厉害,是韩国最大的企业之一。”

远夏说:“都是陷阱,不必理会。但凡外资找我们中国企业合作,都是想吃掉你的品牌,然后把你变成零部件供应商,以后你就别想再造出整机来。”

大宇集团那么庞大的企业,在亚洲金融风暴面前不还是像飓风中的一艘小木船,顷刻就被颠覆了。

崔平生说:“我也觉得不对劲,事出反常必有妖,这都是第三家找我们的外资了。没人找你们吗?”

远夏说:“以前日立找过,我没答应,后来就没人找了。”

崔平生说:“我听说山推和合肥矿山都在准备跟外资合作,不知道合作后会怎样。”

远夏说:“那就拭目以待吧。”

长臂挖掘机事件让行远的士气低迷了一段时间,直到秋季广交会时,行远才被重新注入了新的士气,一直在广东地区活动的中建三局跟行远采购了50辆中型自卸车,还采购了10辆刚刚研发出来的30米水泥泵车。

虽然这些单抵不上长臂挖掘机的损失,但这是中建释放出来的一个信号,他们并没有因为长臂挖掘机一事一杆子打翻整条船,该认可的还是会认可。

这给了远夏和行远上下极大的鼓励和信心,做好产品,自然会得到人们的认可。

1995年下半年,陆续有新闻报道出来,山推和小松合资,合肥矿山与日立合作……

远夏知道,中国工程机械的至暗时刻即将来临,自己一定要打赢这场中国工程机械制造的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