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出山(第2/2页)

远夏说:“现在有了飞机,回家极为方便,郑工愿意来行远机械,我每年为您准备两趟往返机票。”

郑松柏看着远夏:“你小子大方,那我就答应了。”

远夏心花怒放:“谢谢郑工!您放心吧,工资待遇包准叫您满意!”

郑松柏压根都没谈待遇的事,只问:“我啥时候去上班?”

远夏说:“过完年吧,三月左右来,我们南方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最舒服的季节。到时候您给我打电话,买机票来,我为您报销路费。”

郑松柏说:“到时候再说吧。”

正好他家老伴从对面串门回来,他说:“老伴儿,快做饭,家里来了两个小朋友,我要跟他们喝一盅。”

他家老伴也是个典型的东北老太太,风趣幽默,看着两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哟,咱家今天是遭了什么喜事,飞来了两只金凤凰,俩小伙子长得可真俊。我去做饭,你去外边买点花生米回来下酒吧。”

远夏赶紧站起来:“郑工,阿姨,不用去买菜了,我都带了来的。”

远夏将自己带来的东西拿出来,里面除了烟酒罐头干果,还有一只蒸鸡、一包猪头肉和一包花生米。

郑松柏开心死了,拍着远夏:“你这小子,真是太会来事儿了,我喜欢,我喜欢!来来,老伴儿,拿去热一热就可以了,花生米应该不用热了。”

之前买这个的时候,郁行一还觉得奇怪,远夏说:“还是要买点,说不定聊到饭点,留我们吃饭。他们还要出门来买菜,这么冷的天,多麻烦。”

这会儿一看,果然是明智之举。当然,这也是远夏熟悉郑松柏习性的缘故,他就爱喝点小酒,每次都要就点花生米和猪头肉。

这顿饭吃得宾主尽欢,远夏和郁行一也陪着喝了点酒。

临走前,他们留下了联系方式,让郑松柏过完年后去越城。

两人从郑松柏家出来,就去火车站买票,当晚就踏上了回家的旅途,已经过了小年,马上就要除夕了,得赶回去过年了。

远夏和郁行一都很兴奋,这一趟收获颇丰,不仅参观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也知道了自己厂子接下来该怎么建,还请到了一名得力干将。

郁行一说:“真感觉有如神助,怎么会这么顺利呢?”

远夏说:“那是我们的名字起的好,行远,能走得很远很远,所以一切才这么顺利。”

郁行一被他说得笑弯了眼。

远夏看着他眼帘上浓密睫毛,心里痒痒的,动了动手指头,真想去摸一摸。但不行,在车上呢,回家再摸。

他们回到家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七了,二十九除夕,只能说刚好赶上。

今年过年,他们都在郁行一家里过。书店和租书店不一样,书店一到寒暑假学生放假,生意就清淡了,可以关门歇业。

所以远夏临走前,就嘱咐爷爷和远秋重阳,过年前就搬到郁行一家去,郁行一年年都陪他们过年,今年也该他们陪他过年了。

所以远春和远冬寒假回到家,就来郁行一家里收拾打扫,搬了过来。

他俩从沈阳回来的时候,小院已经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屋子也被擦得窗明几净,甚至还多了几盆花草,多了几分春意。

正房没人住,远秋远春姐妹住在西厢郁知文母子原来住的那个房间,爷爷住在她俩挨着的那个房间,因为那儿离厕所比较近,方便一些。

远冬和重阳住在远夏那个房间,远夏和郁行一睡一间。

远夏和郁行一回来,一家人才算齐整了。

大家一起上街采买还没购置的年货,买新衣新鞋。

今年过年,兄妹几个一齐上阵,爷爷不参与。每人至少要准备一道菜,不会做的,也要提供创意和思路,还要想一个寓意良好的菜肴名字。

于是就有了郁行一的大吉大利——白切鸡,远夏的年年有余——红烧鲤鱼和一帆风顺——三杯鸭,远秋的四季发财——红焖猪手以及幸福团圆——肉丸汤,远冬的鸿运当头——剁椒鱼头以及福星高照——麻婆豆腐,远春的甜甜蜜蜜——糖醋排骨以及春回大地——凉拌木耳与莴笋丝。

重阳的点子非常多,而且新奇,但是不好实施,最后在远夏的建议下,用苹果橙子等水果弄了个什锦果盘,叫前程似锦。

爷爷看着这一大桌子丰盛喜庆的年夜饭,高兴得连连捋胡须,连说了几个好字。看着这群孩子,真叫人心里高兴啊。

今年,他们第一次在郁行一家里拍下了全家福。

1988完美落下帷幕,忙碌的1989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