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5章 拉胯

宁随现在所指挥的这支军队,并不是单纯的益州兵,其中还包括着为数不少的荆州兵,作为预备队,肯定不会是蜀军最为精锐的部队,人员杂芜,大部分都是各军淘汰下来的人马,才会临时地拼凑到一起。

这样的军队自然很难有一致的想法和信念,宁随为了解西陵之围,不惜耗费士兵的体力,采用全速前进的方式,驰援西陵。

宁随的想法是好的,但他忽略了士兵的体力耐受程度,来自于益州的士兵由于常年行走于山地之中,训练有素,如此长距离的快速行军,他们倒是没有太多的负担。

可是对于擅长于乘船不习惯步行的荆州士兵而言,这样的快速行军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他们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个个是苦不堪言,自然对宁随是心生不满。

不过宁随可没有在乎这些荆州兵的想法,西陵遇险,正是最需要他的时候,这么好的立功机会,他又怎么可能会白白地放弃了,更何况姜维已经是明确地下达了军令,让他尽快地回援西陵,于公于私,宁随都没有懈怠拖延的理由。

此刻的宁随,都恨不得能肋生双翅,一下子就飞到西陵去,所以他压根儿就没管这些荆州兵有什么意见,不断催促其前进,如果遇到消极怠慢的行动拖沓的,宁随便会大声地喝斥,恼怒的时候,直接就拿鞭子去抽了。

为了能尽快地回援西陵,宁随也确实是拼了,只可惜他虽然是倍加努力的,但手下那些士兵是比较拉胯,越跑越慢,眼看着天色已经是越来越暗了,蜀军却迟迟也无法赶到西陵,让宁随是气得七窍生烟,心急如焚。

可是再急也没有用啊,就算宁随有心去杀他几个来儆儆猴,但那真得有用吗?看看那些来自荆州的士卒一个个累得气喘如牛,双腿如灌了铅一般的模样,宁随也只能是放弃了杀一儆百的打算,这种长跑的体力活不同于战场地上的拼杀,没有平时的高强度操练作为支持,连续地跑上几十里路,只对荆州兵来讲,也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不是他们不尽力,实在是没那个能力。

吴国的军队大体上都是这个素质,以前他们依仗水军之力惯了,出门大部分时候都是坐船,比如进攻淮南的时候,吴国的水军船队会一直将步军护送到巢湖,而且在那儿登岸,对合肥新城发起攻击,长达数百里甚至是上千里的征程,真正让他们走路的距离,也只有那么几十里。

从建业到西陵这样蔓延万里的路途,吴军百分之百地都是依靠舟船,省时又省力,何乐而不为?

这无形之中也就造就了吴国军队在行军上的短板,有水军船队的时候他们可以弥补这个短板,但没有了水军船队,吴军的弱点就完全地暴露无遗了。

就如同是陆抗在武昌撤军时,明明吴军要比魏军早几天出发,可最后赶到了洞庭湖畔的时候,依然被魏军给追上并包围了,如果不是罗宪及时带兵增援的话,很可能陆抗就交待在那儿了。

因此可见,吴军的行军速度实在是不敢恭维,虽然说魏军有骑兵,速度上肯定要比步兵快一些,但别忘了,魏军的骑兵和步兵是协同行动的,魏军行军的快慢并不是取决于骑兵而是步兵。

这就如同是木桶的原理,决定木桶存水量的多少并不是取决于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骑兵步兵同步前进,那么决定整支队伍快慢的便是步兵了。

由此相比,可见吴军步兵的行进速度有多拉胯,实力是真得不行啊。

相比之下,蜀军这边要稍微好点,由于他们常年行走在崇山峻岭之间,体力和耐力都是十分出色的,虽然他们的速度是没办法和魏军骑兵相比,但要和魏军步兵拼速度的话,蜀军可一点也不吃亏。

现在队伍之中的益州兵和荆州兵一眼就可以分辨得出来,那些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如牛的肯定是荆州兵,而个个气定神闲,健步如飞的必定是益州兵无疑。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宁随这个时候真得有些无语了,他也显得有些无可奈何,毕竟他也不能将一支军队分成两批,速度快的益州兵先走,速度慢的荆州兵后走。

如果真这么分兵的话,那么宁随就面临一个极大的问题,那就是兵力无法集中,因为他也不知道现在西陵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而一旦赶到西陵之后,他很可能便会立刻投入到战斗之中,如果这个时候兵力分散的话,面对残酷的战斗,很难有获胜的把握。

宁随其实是明白自己的定位的,本身他率领的就是一支预备队,一支混编的队伍,战斗力相对渣一点,如果以这样的一支军队和魏军的主力交锋的话,基本上难有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