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2/6页)

爷要她了!终于要她了,还要她的答复。

她好着急。

浑身动弹不得的她,急得额际冒汗,千百万个“愿意”在心里头呐喊,有一句能出得了她那张苍白若纸的唇。

她好气、好怨,恼得产灵魂出毅去撬开自己的嘴、掀开自己的眼,而后深情款款地望着她的爷说一声“好”。

结果,她没瞧见自己的身,没瞧见她的爷,只瞧见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

“大师?”这和尚她不仅认识,甚至能称为故友,只是诧异为何此时会见到他。

“阿弥佗佛,施主,咱们又见面了。”老和尚盘腿而坐,低声宣佛。

怔了怔,想了想,花静初似有所悟。“大师正在设法救我吗?”眼尖的她见着了自大师身上不断往她周身凝聚而来的白色之气。

“设法救施主的是‘那位’公子。”

“啊!”低呼一声,花静初眸中与脸上的讶异神情混入了惊喜与欣慰,而随着心思的翻转逐渐收敛、沉静,最终竟化为一抹既苦涩又眷恋的微笑。“大师,我是不是做错了?”

“施主与公子只是为情执着而已,何错之有?”

“可我不该死在爷怀里的。”她低垂的眸里有着水花滚动。“至少这一世不该、也不能再让爷伤心了。”

看着花静初伤心又自责的模样,老和尚温和地开口:“老纳说些事给施主听可好?”

这些事也是后来佛祖告诉他的。

点点头,她盘腿落坐老和尚面前。

“前世的施主走后,公子守着施主的灵柩不见任何人。公子日日夜夜为施主诵经、为施主抄经,一心一意只为了让先行一步到另一个世界的施主能不受折磨、不担苦痛、不背业障,尽已所能地祈求佛祖能渡施主一程。”

闻言,花静初的心震了震,一股刺疼自心窝处蔓延开来。

“七七之后,公子火化了施主,变卖了在永昌县的所有家业,带着施主的骨灰从此离开永昌县,不再踏进永昌县一步。或许是受到施主生前乐善好施的影响,或许是想替施主积累功德与福报,离开永昌县的公子依旧造桥铺路、兴办学堂、设避难所,甚至于长年大旱时,开仓发粮、施粥济民,造就无量功德。”

缓了缓气,老和尚慈蔼的神情不变。

“公子广施恩泽,唯独对永昌县不闻不问,任县民在一场瘟疫中死伤过半而不施予援手。”

花静初讶然抬眸,看着老和尚的面容显得有些歉疚。

“公子没有错,无人会指责公子有错。公子只是放不下,放不下处处为永昌县民设想的施主临死前却得不到任何救援与关怀,放不下对永昌县民的怨,放不下施主冤死的仇。”

话至此,老和尚连宣了两次佛号。

“公子告诫自己不可报仇,不能报仇,就怕双手沾染血腥,来世无法投胎为人,无法与施主再续良缘。”

花静初震惊地以手掩口,不让自己呜咽出声。

“失去施主后,公子孤身一人不再续弦。晚年觅得一清静之所兴建寺庙,供奉施主骨灰,终日与佛祖相伴,带发修行,静心静性。临终前,长跪佛祖跟前,不求其它,只求来生若能再与施主相会,务必让他来得及救施主一命,不再让施主孤单一人含冤而逝,否则宁愿与施主永不相识。”

一颗颗晶莹泪珠顺腮而下,滑过她掩口的手滴落衣裙。

“这一世,施主总在公子赠粮至普陀寺时抵达,每年总是详细询问送粮者赠粮者的模样、长相,府上何处。”老和尚微笑着。“施主年年追查居无定所的公子时,可曾有过放弃之心?”

“不曾。”花静初坚决摇头。

“是啊。”老和尚颔首称是。“公子嘴里虽然总说着要逃避,却偏偏想着、做着能救施主一命之事;总说不愿重蹈覆辙惹麻烦,却又偏偏让施主陪在身边。”他注视着花静初。“公子心里的矛盾与挣扎,施主可明白?”

心口疼了又疼,她捂着胸口喘气。“我还以为这一世,爷尚未将我放入心。”

“呵呵。”老和尚开心地笑着。“公子将施主放入心的时日,远超过施主的想像。”

“大师……”

“施主,公子对施主的心意,施主何不亲自向公子确认?”老和尚开口催促着:“快去吧,公子正等着施主的答复呢……”

刑观影从来不知道担心一个人的心情会是如此难熬。

他原以为失去她是天下至难,岂知不忍见她痛苦挣扎的难才是掏心挖肺的痛。

为了不让她太痛,他总点着她的睡穴;为了让她能顺利喝下汤药,他总是将汤药含人口中再哺人她嘴里,只希望她不会喝得太辛苦。

他尽其所能地陪着她,除了如厕、沐浴更衣之外,他总待在能一眼见着她的地方。

说实的,他讨厌此时眼前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