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2/3页)

嬷嬷当即上前,将那食盒收起,放到一边的四仙桌上。

耀哥儿娇生惯养,又头先听得长姐说,那里头是糕点,眼下被人“虎口夺食”,当即不愿意了,闹腾起来。

杨氏疼儿子,柔声哄着,说着好话。

江晚芙自然不会多嘴,她本来与这双同父异母的弟妹不甚亲近,从头到尾,面上只挂着淡淡的笑,仿佛没看见继母这番举动。

耀哥儿不停哭闹,惹得原本乖巧的眉姐儿也开始哭,杨氏没办法,只好让嬷嬷抱出去哄,这般屋里才安静下来。

杨氏擦了擦额上的汗,一抬眼,见对面的继女依旧沉静坐着,眉如远山,眼若桃李,白皙细腻的芙蓉面,当真应了那一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犹如画中人走出来一般,美得不可方物。

当年她那侄儿,不就是见了一面,就被迷得神魂颠倒了。

也难怪那卫世子,不顾这样悬殊的身份,也要求娶,除了贪慕继女的美色,她委实找不出别的理由了。

不过,以色侍人,能有什么好下场?不过眼下风光罢了。

杨氏在心里想着,开口却是一副慈母模样,道,“你能有这样好的婚事,母亲自是为你高兴的。便是你父亲,也高兴了许久。我虽是后娘,可也是盼着你好的,一笔写不出两个江字来,毕竟是一家人不是?江家过得好,你才好,你这孩子一贯聪慧,定是用不着我多说的。”

江晚芙轻轻抬眼,抿唇柔柔一笑,轻声细语道,“夫人说得极是,自然是这个道理。就似这茶,茶盏完完整整的,茶叶才冲得开。不过,若这茶坏了,这茶盏,便派不上用场,倒不如直接砸了就是。”

杨氏听得面上神色一滞,继而抬起嘴角,讪讪一笑,“是这个理。”

说罢,两人又说了会儿话,杨氏很快便露出了点疲色,江晚芙顺势开口告辞,道,“夫人一路劳顿,好好歇息,我便不打扰了。”

杨氏自然巴不得她走,颔首应下,还一脸关切道,“外头黑,路上小心着些。”

江晚芙应下,福了福身,出了门,朝自己院子的方向走去。

她一走,杨氏面上哪里还看得出半点疲色,她坐起来,冷笑一声,轻蔑道,“真以为进了国公府的门,就飞上枝头变凤凰了,等着瞧吧。总有跌下来的一天。”

嬷嬷在一旁听着,自是不敢插嘴。

杨氏也懒得理会嬷嬷的神色,扫了眼四仙桌上摆着的食盒,厌恶道,“拿出去吧……”

“是。”嬷嬷应下,忙走过去。

.

出了正屋,天已经黑下来,冬日天黑得一贯早,庭院里黑黢黢,唯有地上铺了层薄薄的积雪。冷风迎面刮来,江晚芙怕冷,裹紧了披风,朝一旁的菱枝道,“地上湿滑,小心些。”

菱枝乖乖应下,手中提着的灯笼,晕黄的烛光,照亮脚下的一片路。

主仆俩走出屋檐下,还未走出几步,却见黑黢黢的远处,似有团光,不过片刻,那光便缓缓近了,是江父访友回来,小厮提灯送他回正屋。

江晚芙停下步子,退至一侧,微微低着头,等江父走到近前,她才福了福身,轻轻唤了声,“女儿见过父亲。”

江仁斌步子一滞,望向朝他福身的女儿。

大约是喝醉了的缘故,江仁斌没有似以往那样,颔首走开,而是停在那里,只沉默看着面前的女儿。小娘子不小了,到了嫁人的年纪了,出落得亭亭玉立,心性也沉稳,丁点儿看不出,幼时那副娇气得不行的模样。那个时候,他刚到苏州,人生地不熟,官场上处处碰壁,唯一能给他慰藉的,便是当时十分年幼的女儿。

她是他第一个孩子,哪怕是女儿,他也是极疼她的。

若没有后来的事,几个儿女之中,大约他最疼的,就是她了。

江仁斌胡思乱想了一通,觉得想这些没什么意思,收回思绪,懒懒点点头,“来拜见你母亲?”

江晚芙轻轻应道,“嗯。”顿了顿,又轻声道,“醉酒伤身,父亲多保重身子。”

江仁斌听得一愣,迟缓点头应下,摆摆手,“回去吧。”

江晚芙屈膝应下,正要走,却又得身后传来一句“阿芙”,她停下,转身抬眼,神色平静,“父亲还有什么吩咐?”

江仁斌却没看她,只道,“等会儿叫人送些东西过去。”

江晚芙自然不知道会是什么,但她也不好奇,只规规矩矩颔首应道,“是。”

父女俩鲜少独处,也没什么可说的,江仁斌也觉得无趣,摆摆手,叫她走了。等人走远了,才回了正屋,晃晃悠悠进门。

杨氏听见动静,忙上来扶他,叫下人端热水,亲手给他擦脸。

江仁斌微微仰脸,任由杨氏动作,待她弄完了,才睁开眼,正好扫见抱着食盒要出去的嬷嬷,不知怎么的,忽的开了口,“饭着吧,我正好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