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报社(第2/3页)

谢颜想了想,对温珩点了点头,温珩当即做了决定,“我稍后把我们中途休整的地方和到重庆后的暂定住址给你,这一路就麻烦你了。”

“没事,我们只是为了小谢先生。”瘸姐儿客气地冲温珩回了个礼,“对了,我今晚不太方便再回撷芳楼了,你们能帮我找个地方住吗?明天我就跟在你们后面走。”

温珩点头,“我让燕林稍后带你去公舍住吧。”

……

温珩带着瘸姐儿去和温九楼和温夫人说明情况后,就让燕林带瘸姐儿去休息了,临走前吩咐燕林看瘸姐儿却什么帮忙准备好,不要亏待人。

等温珩收拾好一切回到谢颜房间,谢颜已经洗过了澡,正穿着丝绸质感的睡衣坐在沙发上静静写着什么。

听到开门的声音,他从台灯下抬起头,湿漉漉的眼睛里带着未褪去的不自知的水雾。

“这么快回来了?东西都收拾好了吗?”

“都好了。”温珩制止了谢颜起身的动作,附身撑桌把他半圈在身下,“在写什么?”

“我打算自己办一个出版社。”谢颜自然地向后靠去,给温珩看自己写的计划书,“我之前一直依赖文汇报发表东西,开始需求不多的时候还好,现在剧院开张后要发布的各类文章太多,已经有些不方便了。”

“报纸,周刊,月刊?”温珩认真看了遍谢颜的计划。

“对,我计划一口气办三种刊物,报纸与现在市面上的报纸一样,刊登社会新闻和娱乐消息,而且除了我的小说外也接受其他作者的小说投稿,如果对方的小说确实也得不错,还可以买来编成剧目在现者剧院上演。”

谢颜已经意识到,如果仅凭他一个人写故事,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构造一个ip王国,更无法形成足以影响全华夏的风潮。

他不该仅仅是一个写故事的人,更应该充当一个引领思潮和创作的角色。

设立报纸为创作者们提供平台,就有源源不断收到优质稿件的可能,等时机成熟后,他还可以在报纸上定期举办限定题材征文比赛,让大家集中创作各抒已见,来引领舆论风潮。

“至于周刊和月刊,周刊是完全围绕现者剧院办的刊物,也可以算作剧院的院刊,每周发行一本,主要刊登上一周剧院的演出情况,演员访谈,剧目介绍宣传和一些优质的观众观后感。”

周刊一方面可以宣传剧院,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观众对剧院的粘性,现者剧院受场地限制目前只能在汉口演出,但现者剧院的院刊却可以发行到周边很多地方,等大好群众基础,过几年去其他城市开分院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最后的月刊我打算做一本严肃一些的刊物。”谢颜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不仅需要娱乐化的引导,也需要足够严肃认真的发声者。

“招收专业的合适的编辑,向有思想有社会地位的学者约稿,每月刊登国内外大事和不同名家的看法,让大众有更多机会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明白自己是谁、应该干什么、需要干什么,知晓一切不幸的源头是什么……只有足够多的人完成自我觉醒,我们这个时代才可以越来越好。”

温珩静静看着谢颜的计划,他已经可以想象这三本刊物成功办出来后,会对汉口甚至对这个时代造成多么深远的影响。

尽管已经惊艳了无数次,但每次对方提出新的想法时,温珩依旧会叹为观止,这或许正是他永远不可能将心神从怀中之人身上移开的原因。

——你永远不知道他还有多少让人惊奇的东西。

温珩低头问谢颜:“你的这些报纸和刊物找好编辑和印厂了吗?”

“已经初步敲定了几个人。”谢颜道,“是安小姐的朋友们,我之前在去新式学校招生监考的时候见过他们,收到我的邀请后,他们都很感兴趣欣然同意了。”

谢颜所说的人正是那天在新式学校外见过的管成、罗道、丁海三人。

其中罗道擅长外文,而且有很多保持联系的外国同学,可以负责对接国外时事;管成是新式小学校长,与文人圈子交集最大,约稿事宜给他负责再合适不过;至于丁海,这位人才虽然专业是数学,但思维缜密性格开朗,灵机应变能力极强,出版社初建他这样的角色也不可或缺。

更重要的是这三个人本就是多年好友,接受出版社事务后连磨合都不用,直接就能上手。

“管成,罗道和丁海负责出版社的主要事务,除他们外我还会聘请一些其他职员。至于印厂之类的事,文汇报的洪太太已经答应帮我们介绍了,有他们这样的老手帮忙,出版社应该很快就能建起来。”

“你心里有数就好,有什么为难的来不及告诉我,记得请娘他们帮忙。”温珩有些心疼地抚起谢颜的脸,“你这些日子太忙了,人都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