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2/4页)
但是很快,那个刺客的身份便被核对出来了,确然是京营兵士,名叫邓兴,此人的出身很有意思,又是个善堂长大的孤儿,那家善堂偏偏叫济善堂。
济善堂就在京城,是一家大善堂了,但是这家善堂却在这一年多里出现了好几回。当初王家曾派出一个死士杀手去荣国府刺杀一僧一道,那死士殷剑便出身济善堂;后来有个大理寺的衙役也刺杀一僧一道,对关在大理寺的假一僧一道用刑过度至人死亡的衙役王卫东也出身济善堂。
现在对着这次出行将士的花名册,看到济善堂三个字,贾敬内心波涛起伏。
其实方才审问那刺客邓兴的时候,贾敬已经联想到这茬,只是当时司徒砾在场,贾敬不得不防,才没当众说出疑点,而是自己回来查花名册。
这一查之下,果然应证了自己的猜测!然后贾敬一目十行的扫过手上的花名册,果然这次随行警卫,出身济善堂的兵士不止一个。贾敬大约知道和邓兴打配合的人是谁,又怎么混进来的了。
既是这些人在自己的京营里,要拿住倒是不难。难的是怎么提前控制京城济善堂的人。
现在的问题是,不管幕后主使是谁,都不能让对方知道自己已经查到济善堂,抢先善后。而因为之前邓兴那一系列暗示自己的动作,现在估计明里按里盯着自己的人不少,这消息应该怎么传回去而不被拦截?
贾敬在营帐内踱着步子转了个圈,然后便出了门。
这次贾敬带出来的其实是信得过的贾代化旧部,但是里面混进几个善堂出来的人,真的防不胜防。
善堂孤儿无父无母,长大之后入伍挣前程再正常不过了,而且这些兵员来源也算清白。古代生活水平不高,若是再遇上天灾人祸,失了双亲的人并不少,这些人能被善堂收养,长大成人便是运气不错了。
然而贾敬依旧重重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若是自己早些仔细翻看京营整理之后的花名册,说不定这些事便可以避免了。
自然,这也是贾敬对自己严苛太过之故。贾敬去年才升任京营节度使,在此之前王子腾把持京营,胡作非为,需要贾敬厘清的事不在少数。后来岩亲王谋逆,京营部分官兵又卷入谋逆案,作为京营节度使,贾敬亦要处理千头万绪。
再后来整理花名册的事,因致和帝重视,又是多部院相互监督,贾敬反而放松了警惕。其实这也是许多人的通病,盯着的人多了,觉得不会出事,反而不会亲自盯着。
不过已经发生的事情倒也不必纠结,贾敬传来寇浪,吩咐道:“你派几个心腹将这几个人盯着,别让他们逃了。若是他们照常当差,你也别打草惊蛇,若是他们但凡轻举妄动,先将人拿下再说。”说着递过一个名单。
寇浪接过名单,扫了一眼之后将名单放在油灯上烧了,待得最后一角燃尽才道:“将军放心。”
贾敬点了一下头,叫来贾蓉吩咐道:“祖父这几日皆有要事要忙,恐怕没时间管你,现在就将你送去你琏叔那里,你二人就在营地呆着哪里都别去,祖父才放心。”
贾蓉垂首应是。
宁荣二府的营帐都是挨着搭的,不过几步路的距离,贾敬牵着贾蓉去了贾琏那里,将贾蓉交给贾琏后,却对晁和使了个眼色。
只听贾敬口中道:“如此,我就把蓉哥儿托付给晁先生了。”手上却将一张纸递给晁和。
晁和见了,面色大变。冲贾敬点了一下头。
原来纸上简短写了贾敬疑心济善堂的前因后果,托晁和想办法尽快带信给贾赦。因怕隔墙有耳,贾敬口中不过是与晁和说些托付贾蓉的事。
接着晁和将手上的纸张撕得粉碎,扔进水盆里,亲眼见着纸上墨迹全部晕开,口中却道:“我道什么事,值得敬老爷亲自跑一趟。敬老爷只管放心,有我在,绝不让蓉哥儿受委屈。”
贾敬道谢,又递过一个腰牌,一套衣裳才回了自己的营帐。
现在整个铁网山围场范围内许进不许出,外围许多官兵、侍卫守着,没有令牌,很难出去。
派人盯着贾敬的就不止一个。就是已经休息的致和帝现在也在听探子回禀。
致和帝听完,问道:“贾敬真的只是去去将贾蓉托付给贾琏?”
那探子点头道:“属下听到的只有这些,倒也不是托付给贾琏,而是托付给荣国府的家将。”
致和帝点了点头。
病了好几个月,致和帝好不容易痊愈,觉得整个人的生命力都回来了,甚至生出对生命倍加珍惜之感,这个时候遇刺,越发令他光火。
劳累体乏是真的,但是称病看各方反应也是真的。
叶贵妃听完探子的回禀,只点了一下头,什么都没说,也没采取任何行动,倒是将宫人吩咐了好几遍,依旧是做好后勤工作,看起来十分恪守掌宫贵妃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