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官职之争,吏部刑部,女帝宣见(第3/7页)
女帝之声响起,给予许清宵封职。
只是此话一说,满堂文臣惊讶了,饶是许清宵也有些惊讶了。
大魏王朝,三省六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一句话解释,吏部主管官员升迁等事物。
户部管国库各项钱财支出。
礼部就是外交等事物。
兵部就是打仗事物。
刑部就是案件调查和要不要抓人。
工部就是一些器物工具制作,大到火器宫殿建筑,小到一些祭祀器物等等都需要工部来做。
当然六部的管辖范围肯定不止这一点点,只是一个笼统概念。
而六部当中,许清宵基本上以为女帝会把自己安排到户部,这样方便施展后面的计划,却不曾想到将自己安插在吏部?
吏部是什么概念?官员升迁,任职,罢免,以及京察,都是由吏部来做的,说句不好听的话,掌控了吏部,基本上就等于是掌控了天下文人晋升的命脉。
所以负责吏部的是中书省左丞相,陈正儒负责,儒家无私,这种事情的确要儒家来管,可即便是儒家来管,也做不到无私这个程度。
原因很简单,假设两个人都很有才华,都有真材实料,一个是朱圣一脉,一个不是朱圣一脉,请问怎么选?
这还真不是开玩笑,朝廷缺人才是缺人才,但缺的是惊世大才,否则正常人才会缺吗?一个吏部正儿八经有品有位有权利的职位能有几个?
可天下读书人有多少?根据不科学统计,大魏读书人都有五万万,请问在这种情况下,还缺人才吗?
所以安排自己人也没问题,人家又不是无才无能。
将许清宵安排到吏部去,这简直是最高级待遇啊,正常贤才上了朝,一般都是安排到工部或者是礼部,先熬熬资历,干点杂活,做的好了,心态稳了,再安排你去其他部门做事。
可直接安排到吏部,这已经不是看重许清宵了,这是非常看重许清宵了。
更何况就算安排到吏部,随便给了主事也就差不多了,员外郎是什么?是六品的官员啊,有权管理一郡的官员升迁,当然郡守不在其中。
可以说许清宵只要入了吏部,当上了员外郎,不出三年,许清宵便可以积累大量人脉,再加上陛下如此看重,三年内许清宵不做错任何事情,晋升五品郎中没有任何问题。
当下,有人出声了。
“陛下!臣觉得有些不妥。”
声音响起,不过并非是吏部的官员,而是礼部的官员,但依旧是儒官。
是礼部郎中,吴普,从五品官员。
“臣认为,许清宵虽有大才,可仅仅只是儒学上的才华,治理国家,不可能只凭借文采,还需要多加磨砺。”
“许清宵刚入朝廷,便任职吏部员外郎,实在是有些不妥,臣认为倒不如让许清宵来礼部,礼部当中刚好有主事一职。”
“一来,可以让许清宵熟悉朝堂礼仪,二来也可让许清宵积累见识,免得未来犯错,等磨砺几年后,再去吏部也不迟。”
吴普的声音响起,可在许清宵耳中就有些离谱了。
去礼部清水衙门倒没什么,反正能进六部就已经算很不错了,毕竟这是大魏政治中心,任何一个职位,放到外面去,那就是天大的官。
可女帝给自己员外郎从六品,你直接给我降到从七品?
直接削弱两级,简直是离谱啊。
不是许清宵追求权力,而是有句老话叫做,官大一级压死人,自己官职越大,做起事来就越方便,否则让我过去打杂,真想要施展手脚,你还要层层上报,一件事情卡一年?
许清宵可不干。
“吴郎中此言差矣。”
“陛下,许清宵虽确实年轻,可任贤不在龄,这天下也没有听说过越老就越有才能的吧?无非是熟能生巧。”
“臣觉得,许清宵有万古之才,绝不可能以常理来形,吏部员外郎倒也不是不行,若不是许清宵未上过战场,臣还希望如此大才来我兵部,莫说员外郎,即便是陛下给许清宵郎中之职,臣也愿意。”
这一刻,广平侯之声响起。
他们这些列侯,平日无需上朝,今日上朝就是为了给许清宵撑场面,也是为了给许清宵争职。
所有人都知道,许清宵任职之事,肯定会是一场争斗,故此他们过来,直接让列侯为许清宵争权。
也算是给他们看看自己的态度。
的确,随着广平侯开口,吴普沉默了,毕竟他不过是个郎中,从五品的官员,怎么敢跟广平侯争吵什么,双方不是一个量级啊。
然而这一刻,吏部有人出来了。
“臣,吏部侍郎,不敢苟同广平侯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