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王扒皮
大朝会已过, 又临近年关, 朝会上基本没什么大事。只是这天早朝,朝堂上又吵了一架,吵架两方主力分别是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 原因则是因为北厢军的粮草问题。
户部尚书王文忠这个人和前任户部尚书行事风格非常不一样, 他的前任如今已经告老还乡的秦诺大人, 花钱如流水, 无论是地方官府还是京城衙门, 只要大家要银子的理由正当,一般都会将银子批下去, 这样减轻了各个地方的财政压力,但是不好的地方在于每到年底, 国库便都空了, 每逢有大的战事, 筹银必然要筹措许久, 有时候甚至会延误战机, 因此陛下便让他告老还乡了。
这才换上了如今的王文忠,不得不说陛下是有些矫枉过正了,这王文忠将国库里的银子看得比他们家的银子还紧,平日里批银子要经过好几套手续,即便是批下来也大幅缩水,去户部要银子的时候看见王大人那痛苦如割肉般的脸, 实在让人心里不舒服, 因此大家私下里将他叫做王扒皮。
这次又是因为北厢军和北狄打仗的事情和兵部怼上了, 月前晋王从前线给陛下递了加急奏折,说要和北狄开战,要一百万石粮草。
陛下将折子批给了户部尚书,户部王扒皮看了看晋王的奏折,心下嘀咕,就边境打一个小小的北狄,又不攻城掠地,只是防守,用不上一百万石粮草,上次太子殿下打西蜀才用了一百万石,因此他叫计量司的官员算了一下,计量司上报,若是和北狄开战,粮草大概需要三十万石,王扒皮虽然觉得三十万石已经够多了,但考量到如今是冬天,边关苦寒,三十万石就三十万石吧,他赶忙出去筹措粮草,三天之后三十万石粮草就上路了。
没想到一个月之后,边界上传来消息,晋王殿下负伤了!边境的军情奏报上到朝廷,里面说是因为粮草冬衣不够,晋王殿下日夜操劳军士们的安危和温饱,这才在战争中分了神,因此才会受伤。
陛下批阅奏折之后,龙颜大怒,第二天上朝的时候专门就这个事情让户部尚书王文忠解释解释,王文忠将自己让计量司的人算的结果告诉陛下,兵部尚书不干了,站出来弹劾王文忠欺君,陛下明明批的是一百万石粮草,但他却只筹措了三十万石,若非晋王骁勇善战,此战必然会因为后方粮草补给断裂而失败。
王文忠当然不甘示弱,这些年他能守住朝(自)廷(家)的粮草全靠这一嘴的铁齿钢牙,他听到兵部尚书给自己扣了这么大一顶帽子,不干了。
当下就站出来为自己辩白了,道:“陛下明鉴,当时陛下朱笔御批明明白白写到,着户部全权处理粮草事宜,臣看到奏折之后,丝毫不敢怠慢,着计量司认真计算,计量司计算出来是二十万到三十万石粮草,臣知漠北苦寒,便按照最大数额筹备粮草,数月前我朝刚刚吞并西蜀,用了一百万石粮草,这几乎是我大梁半年的粮草收入,经此一役,国库基本被掏空了,后续为了恢复蜀州和滇州的农事生产,如今朝廷还要供养这两个州府,实在是腾不出那么多粮草来!这三十万石粮草还是我从京城周边几个州府要来的明年赈灾存粮和国库仅有的粮食合起来才凑齐送到边关去,这些州府的粮草都是借的,等国库有粮了还要还上。”说完,他还好似不过瘾似的嘟囔,道:“太子殿下平定西蜀四个月才用了一百万石粮草,怎么晋王和北狄开战一个月就要用掉一百万石粮草?”
此话一出,朝中亲近晋王的人不干了,正蓄势待发要说话,忽而见太子殿下出来,朗声道:“陛下,儿臣也要参奏!”
晋王派的朝臣心里一紧,道:“难道太子殿下要参奏晋王殿下不成?”
太子殿下接下来说的话让整个朝廷大吃一惊,他道:“臣要参奏户部尚书王文忠履职不力之罪?”
方才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唱戏般在朝堂上对峙,丝毫没将天威放在眼里,梁元帝出生卑贱,就是当了皇帝之后,也最恨臣子不将他放在眼里,此番太子殿下要参奏,并没有直接和户部尚书兵部尚书说,而是先禀告了陛下,等陛下的回应,相比这些朝中老油子,太子如此恭谨,帝心甚慰,他缓缓道:“太子,说说你的理由。”
太子殿下低头拱手道:“晋王叔带兵多年,爱兵如子,加上边关苦寒,他是想让自己的士兵条件好一些才会如此,因而就算户部王大人按照程序找计量司算了三十万石,为边关送粮草的时候也应该说明原因,同时说清楚朝廷的难处,如此相必晋王叔也不必太过忧心,以致分心受伤!这是户部尚书大人之过矣!父皇,不若就罚他再筹集十万石粮草送到边关去当作父皇对边关将士此次胜利的嘉奖,顺便附上王文忠的道歉信,再罚他半年俸禄!如此既能彰显陛下隆恩,也算小小惩戒了王大人,父皇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