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2/3页)

何况她无意听过他和阿父的对话,李度根本就不是他真名,他真名为李承度。

作出一副忠心侍卫模样,却连真名都瞒着她。

这会子记起来,扶姣轻轻哼了声,“多久的事了,奶娘还提。”

“那就不说了。”奶娘自然顺着她说话,又叮嘱她多吃些点心垫肚子。

妆娘拾起最后一支金钗,巧手把发髻梳好,再为扶姣点妆。

扶姣五官无可挑剔,清丽无暇的面容谁见了都要夸句美人,妆娘遵女官叮嘱不画浓妆,只在眉梢、眼角与额际多修饰了几番,明艳端庄立显。

扶姣只瞧了会儿,久了觉得没什么意思,百无聊赖下从瓷罐中取出一颗白色丸子含入口中。

这种香丸还是当初她母亲特意着人研制的,由少量药物和大量花瓣、花蜜所制,服之可体生幽香,持续五日方散。

她喜欢香丸的各种口味,平日都直接把它当做甜豆吃。

嘎嘣嘎嘣一连啃了几颗,她勉强恢复了点精神。

渐渐的,天顶全然大亮,暖光普照,晨风携来金桂的浓郁香气,叫人昏昏欲睡。

扶姣打了个呵欠。

“小娘子——”

不知过了几时,奶娘步下生风地回屋,“世子已进门了!”

……

六礼中,迎亲为最后一步。

像长公主府和宣国公府这等门第,两家结姻本是整座洛阳城的焦点,但世子一路而来,街道却无百姓旁观——早在安排大婚时,国公府就请了官兵清道,说是怕平民喧闹,扰了婚车安宁。

纵使没有百姓,街道还是被占得满满的,宣国公府备了一百二十抬嫁妆,帝后又破格添妆四十抬,前后绕了三条街,满地都是红绸,热闹的劲儿也有了。

扶姣手持纨扇,红盖前缀了串珠帘,隐约能觑见外边模糊的身影。

她伸手别开车帘想找奶娘说话,却不防瞧见了轿旁乘马随行的青年,从侧旁看不清正脸,但那腰间佩剑是她识得的。

正是她当初赏给李承度的那把。

乌黑的眼珠子慢慢转了圈,扶姣正想开口,奶娘的身子就挡了过来。

“正是这几个时辰了,小娘子莫乱动,有什么也都忍着,等拜了堂怎样都行。”奶娘不知她要做什么,却深知她闹腾的劲头,当下堵在了前面。

深秋蕴着寒意的清晨,她需紧跟慢赶花轿,额头沁出汗水来,和扶姣说话时仍是温声细语地哄着。

扶姣看一眼她,再看李承度,终于不情不愿地半倚引枕,安静了。

一路喜乐绕耳,恭贺声阵阵,慢慢朝皇宫驶去。

长公主府女君香逝,男君远在雍州,皇帝担心小外甥女受委屈,便把拜别双亲这步改成了拜见帝后。

他们身为长者,亦抚育扶姣两年,说起来也合规矩。

大约是为庆贺扶姣成婚,皇宫也处处红绸,宫仆身着红衣系红绸带,先后为二人领路,风景鲜妍明亮。

帝后早就满面慈爱地侯在了御座前,热茶还没递来就先伸手去拿,生怕烫了扶姣,喝上一口欣慰道:“纨纨懂事了。”

座前又递来一杯茶,帝后依旧喝了,只这回就很有几分客气,先道几声庆贺的话儿,再切切叮嘱,“朕把明月郡主托付与你,世子可要好好待她。”

说着皇帝眼眶竟是泛红,用宽袖半掩,“她年纪尚小,被朕宠惯了,兴许有不懂事的地方,若是胡闹脾气,世子尽管告诉朕,朕来管教便是。”

一国之君说这样的肺腑之言,嫁亲女也不过如此了,沈峥早听过帝后对明月郡主的宠爱,到底是百闻不如一见。

他一一含笑应了,温和道:“陛下娘娘放心,某必不负所托。”

皇后满意颔首,皇帝依旧不舍,拉着扶姣说了好些话,眼见不能误了吉时才罢手。

帝后慈爱,在他们膝下承育两年的扶姣当然也舍不得,一步三回头,心头升起了几点离别愁绪,惆怅起来。

花轿重新被抬了起来,随天幕间茫茫浮云移向了洛阳城另一角。

绕过九街,拜堂,摆宴,如此折腾下来,整个白日就去了。

扶姣虽没怎么动,但凤冠沉重,压得她脑袋发昏,直至入了新房才得解放,她感觉脖子都跟着嘎吱了声。

奶娘忙唤侍女给她揉肩捏颈,环视周围进退有度的仆婢,轻声道:“国公府到底是百年世家,小小仆役都有着不同风度,各处行事都有章程。”

相比之下,长公主府的规矩实在算不上严,大都随着扶姣心意来。扶昱不怎么管理内务,这方面也纵容女儿。

被伺候着喝了水暖腹,拈了块豆粉红糖糕,扶姣问:“比宫里还严吗?”

奶娘笑说这如何能比。

宫里规矩再多也要看国主心意,皇帝溺爱扶姣,什么条规对她都形同虚设,可宣国公府是有国公和国公夫人在的,多少得瞧两位长辈的眼色,拘束是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