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四两拨千斤(第2/3页)
李素治下,山寨的侦查手段或许比后世难,但处罚力度绝对比后世狠。
除非藏得深别被抓到证据,不知道是谁仿冒的。只要顺藤摸瓜抓出来了,后面就……嘿嘿,李素会让那些假冒伪劣山寨奸商知道什么叫残忍。
诸葛芷也不再纠结,起身带着李素去参观其中一架正在开工的水车,然后给他解说:“缫丝水车到了冬天就停工浪费,这事儿是我们去年年底就开始注意到了,当时阿亮还没走呢。再前几年,因为水车量还不够大,问题也不明显,多出来的产能临时改造,加一套舵轮木锤,冬天也能给百姓碾米。
后来我跟阿亮就想弄个长久之法,想到今年本地稍微多种了些白叠子花,使君你也说过,这白叠子花不但可以弹去花籽填充皮袄,本身也能纺纱织布,我就试了一下,果然可以拿麻绳的纺锤就纺出纱来。
所以夏天的时候我写信请教了阿亮,自己也跟着琢磨,想看看能不能把缫丝水车用来纺纱——难度有一点儿,缫丝是‘抽’的,纺纱是来回搓的,不过做这一行两三年了,妾一个女子也琢磨出些门道,知道只要能转化为机器的圆周转动,就肯定能用上水车之利。
所以这批纺机,是今年秋天刚刚投入的,造得还不多。纺纱跟缫丝差不多快,蜀地潮湿,能种白叠子花的地方也不多,产量也不高,已经够用了。就这,妾还是从巴西干燥之地、国中郎组织的屯田区,找有种棉的屯户收购,数百里用船运来的。”
李素听了,也看到了眼前的景象,第一反应还是挺肃然起敬的。
一个女子,都能根据弟弟的指点,在前人发明的水力缫丝车的基础上,改良出纺纱机,尽管眼前这个机器还非常落后,只能算是一个粗暴的雏形,也没有充分挖掘纺纱的效率,那也至少是一个进步了。
这个世界以后应该就没有什么“珍妮纺纱机”了,而是“诸葛芷纺纱机”。
或许女人本身对于纺织裁缝有天赋,原本历史上改良棉布织机的黄道婆不也是女人么。
而诸葛芷目前所做,对于织棉布环节倒是没什么改良,她只是改良纺棉纱这个生产环节。
不过织布的时候只要直接沿用诸葛亮的弩梭织锦机的设计优势,把织出来的布的宽幅也加到五尺,哪怕别的技术不作改良,依然可以比其他诸侯治下百姓的生产效率高两三倍,不再改良也暂时够用了(按单位面积成品所需的生产时间来算)。
李素看着这水力纺车出神,心中想着改良意见。
他不是很懂技术,但毕竟有生活常识,哪怕仅凭后世从那些晒各行各业工艺的抖音小视频里吸取的常识,他也能判断出一个东西的好坏。
诸葛芷看他不说话,怕氛围尴尬,主动请他评价:“使君觉得如何?若是推广,当得起‘专利’么?”
李素回过神,点评道:“若是真能推广,自然是该给专利,不过,若是还需要其他人与你合作、改善,自当与其他有贡献的人共享。我们要奖励每一个对富民强国有贡献的技术人员,你做出来的东西好,自然该奖励,在你的基础上再进步,也要奖励。”
诸葛芷莞尔一笑:“莫非使君一眼就能看出还要如何改良?”
李素:“多的不说,纺机只带跟缫丝机一样多的线头,那肯定是极大的浪费。缫丝车的作业动作是‘抽’,要带动一个较大的缫丝轮,用力也多。纺车的作业动作‘搓绕’,只要带动一个直径小得多的纺锤,用力很小。
我就算看一眼,也知道你现在浪费水力极大,如果好好优化,带五倍甚至十倍于缫丝车的纺锤纱锭,也是轻易可以做到的。而就算是十倍于缫丝轮的纱锭,出纱线的速度也不会超过缫丝出丝线速度的五倍,谁让缫丝抽得快呢。
而且,这次的纺机是从缫丝机临时改过来的,前端的水车是共用的,输出功率大浪费用不完,也情有可原。将来如果是专门做纺机水车,可以把水轮改小一点、水车和水车之间的间距也缩短,这样河边就能部署更多的水车、每个水轮拖动纱锭的动力也不会浪费太多。”
这是很容易想到的,因为历史课本上就写过,珍妮纺纱机出现后动辄有16锭32锭的机器,后期有80锭的,眼前这才哪到哪呢。
而且水力机其实能做的比蒸汽机更大,因为水力机的动力输出是不小的,差距只是在于水力机部署不灵活,在没有优良水利设施、水流动能不稳定的地区没法推广。蜀地之所以能搞,是因为蜀地有都江堰和李素造的乐山堰。
面对李素轻描淡写的“指责”,诸葛芷当然非常不忿了,主要是她觉得李素这点评也太轻易了,这不是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果实和智力成果么?人家想了那么久花了大半年才琢磨出来的,看了一眼一句话就指出不足,感情上也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