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官场斗争果然来了(第2/3页)

……

刘备整顿战俘流民花了七天,诸葛瑾也就操办好了父亲的头七丧议。泰山郡这边该来吊唁的人也都吊过了,诸葛一家便扶着灵柩启程回琅琊老家。

送走诸葛一家后,算算日子,刘备觉得朝廷如果会对诸葛珪的遗表有所反应,那回书也差不多该到了。而他让李素写给刘虞的奏文,因为周折过多,至少半个月才有回信(朝廷回书也要先回给刘虞,刘虞再回给刘备)

然而,这一次他却有所失算。

因为诸葛一家离开后仅仅两天、也就是诸葛珪遗表上奏后的第九天,就有雒阳来的加急文书,直奔泰山郡,找刘备宣旨。

刘备大惊,没想到朝廷怎么会反应这么快,但也没办法,只好带着关张和李素一起出迎天使。

来者居然是尚书郑泰,刘备去年在雒阳时倒也见过——郑泰是卢植的同事嘛,资历比卢植稍微短几年,中平二年之后才出任的尚书。

“臣度辽将军、辽东太守刘备,拜见天使!”

郑泰的脸色不是很好看,表情生硬,但也谈不上斥责,只是来代表朝廷查问:“刘备,青州刺史焦和弹劾你拥兵自重、妄侵它州境界,此事你当如何解释?且近日朝中,也多有议论边郡将领图谋割据不尊朝廷之嫌,提到你的也不少,为何如此不谨慎!”

听这个语气,还算有回旋余地,就是过来申斥敲打一下,给刘备解释机会的。

刘备连忙发自肺腑地说:“备此次出征之前,就曾请示使君伯安公,是奉使君之命追杀发源于幽州、却流窜出幽州州界的叛军。出征前备也曾问过朝廷法度,被告知陛下设立州牧之职时,确有越境追击逃贼之权。

此乃州牧与刺史职权之重要区别,想来焦刺史并未担任过州牧,也未及了解这项去年才新设的朝廷法度,加之文书沟通缓慢,故而有此误会。

右北平乌桓乌苏部酋首乌苏授首后,备便已按兵不动,以求肃清收拢逃散贼兵后,便移送地方、退兵回本据。此事还请郑尚书明察,若是不信,可问泰山、北海、东莱三处地方郡守、都尉。”

郑泰也粗略看了一下军营和奉高县的地方状况,这才点头:“原来如此,看你兵马囤驻,并无再行西进之举动,此言倒也暂时可信,我会详查的。

不过,为表恭顺,我回程时,你最好亲自跟随进京述职、开释误会。那焦刺史也是,之前贼情严重时,跟东莱郡的太守互相推诿、文书争辩闹到大将军与朝廷三台,可谓狼藉。便是这泰山郡没有太守,郡丞诸葛珪跟焦刺史也打了好几次文书仗。

要不是我出京之前,诸葛郡丞的遗表也到了,陛下与大将军恐怕对刘将军的猜忌,会更重一些。刘备啊刘备,你好歹是子干兄的门生,虽不喜读书,朝廷的忌讳也该多学一些。我是知你本性忠良、一心只想除贼报国,可做事也太大胆了!”

最后这半段话,倒是已经不用朝廷天使的身份在跟刘备说,而是以长辈自居私下劝解。

因为郑泰跟卢植同事,所以这个姿态也没问题,可以直接喊刘备名字。

从中看得出来,青州刺史焦和在朝廷中名声也不太好,污蔑人或者揽功推过也是出了名的。可见谁的地盘上黄巾闹得凶狠,也不是没道理的,刘虞也好,陶谦也好,围堵黄巾扩大都很有一手。青州的地方官不能用各地的自发力量平叛,显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州郡不和。

刺史和太守之间都天天算计对方,这还怎么平叛?如果只有一个郡的太守告状扯皮,那可能是太守的问题。如果三个太守都跟刺史扯皮,那多半刺史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了。

所以焦和弹劾刘备,问题倒不是很大,这才导致敲打几句就可以过关的局面。要是换个名声很好、以正义直言著称的人喷刘备,这一关就没那么容易过了。

刘备也立刻听取:“多谢郑尚书教诲!备当初年少无知,求学不肯用心,自从卢师处出师后,每每为官报国,才颇觉所学不够,甚为悔恨。备届时便随……”

刘备这番话是发自肺腑的,但李素听到这儿却怕要遭,他连忙偷偷在背后拉了刘备一把,从郑泰的角度却是看不见的。

刘备心领神会,便缓了缓语速,作司索状,似乎是有什么难处。

李素连忙接话:“郑尚书,此处刚刚战罢、青州巨寇臧霸与我军相距不过数十里。度辽将军还需收拢大军回返,以免为贼所趁。此时若召他回京述职,恐怕临阵换帅对大军约束不利。

不如给他旬日的时间,收拢大军缓缓东归、尽量与贼军脱离接触,以免被偷袭。我身为辽东长史、护乌桓校尉,对度辽将军使命多有了解,不如我先随尚书回京述职、解释其中嫌疑,到时候度辽将军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