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冬节(第2/3页)

她早上说了一大通,皇帝没像从前一样直接拒绝,只是没表态,大长公主见皇帝当时有些出神,觉得自己的侄子心里或许真有什么人也说不定。

大长公主和皇帝说这些,其实并不是出于皇室子嗣兴旺、江山社稷稳定的考虑,她只是心疼皇帝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形单影只,孤零零的一个人。

九重阙里真心难得,大长公主历经先帝一朝,亲眼见证了同室操戈血流成河的惨剧。

先帝同时给了很多个儿子御极的希望,放任他们夺嫡争斗、互相厮杀,最终如愿选出了最为优秀的继承人——凌烨是个英主也是个明主,大胤的山河交到他手里只会比从前更好。

但是夺嫡之后,先帝诸子死的死伤的伤,最终侥幸活下来的几个,也都经历过你死我活,没一点兄弟情分在了,比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还不如。

起初的时候,长宁大长公主怕凌烨走他父皇的老路,倒不希望皇帝有过多的子嗣。

后来有了清晏,他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被皇帝带去了明承殿亲自教养,凌烨待他宽严有度,有慈父心肠也有严父手段,和先帝做父亲完全是两个样子。他为了清晏能够正位东宫,连嘉诏徐氏谋反的大罪都能忍,又牵线搭桥让顾家做清晏的后盾,其中即便藏有给太子的雷霆在,但首先也是将雨露给到了极点。

清晏聪慧乖巧,又有他父皇做榜样,日后只要上进些,从凌烨手里接手大胤河山,不怕做不好一个守成之君。

长宁大长公主并不担心九州江山,她现在只担心她的皇帝侄子。

她有些怕皇帝早些年经历了过多糟心的宫闱纷争,后来又经年受制于太后,在九重阙的阴影里待得久了,反倒变得愈发清心寡欲,根本就没那个心思了。

从前大长公主与皇帝提纳妃之事的时候,皇帝总是推辞说想找个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共度一生。这话本身是没错,但是皇帝身边哪有什么人?他一年到头不过在宫宴上见见各世家的贵女们——

一群人乌泱泱地往地上一跪,皇帝坐在高高的御座上,只能看见她们伏在地上的肩背和一排排漆黑的脑袋,都分不清谁是谁,他有什么机会去喜欢上哪个人?难不成还指望着他哪天能对谁一见动心吗?

诚然,缘分都是天注定,或许冥冥中真会有这么一个人,能让他第一眼看过去就中意,可是哪那么容易就能遇到这个一瞬间就教他心动的人?

所以长宁大长公主觉得,现在最要紧的是皇帝身边要有个人,两个人在一起久了,没感情也能处出感情来。今日许多年华正好的女孩子聚在这,说不定……大长公主眼里满是笑意。

她越想越美,偏头往皇帝的方向看过去,但是渐渐地,长宁大长公主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她发现皇帝虽然面上温和带笑,但其实从头到尾心不在焉,注意力根本就没放在这上头,别说中意哪个人了,他都不曾正眼仔细瞧过谁,等会儿问他哪些人给他请过安,他可能都不知道。

一家家的拜见过,眼见十六世家就要走完一圈,人本就不算多,其中还有家里根本没有适龄女儿的,就比如漓山叶氏,现下只有漓山东君一个人在这。

也不知是不是清晏在东君身旁吃点心的缘故,大长公主发现皇帝的目光总是往东君那看,注意力也都放在东君身上,而东君似乎不太高兴的样子。

大长公主愈发看不明白眼前这是唱的哪出戏了,早上那种不对劲的感觉又隐隐约约地泛上心头了。

一众世家拜见过后,皇帝又说了几句话,接下来有心的女孩子就该上前献乐了,但是偏偏有人要搅这个局。

清晏咽下嘴里的点心,自己拿帕子擦干净小手,然后就从漓山东君身边站起来,噔噔噔地跑到皇帝跟前,嘴里喊着“父皇”,开始拽皇帝的袖子,手脚并用地往他膝头上爬。

皇帝从善如流,当即就把清晏抱了起来,对众人笑道:“太子坐不住了,朕带他去园子里逛逛。今日不必拘束,诸位尽兴便是。”

话音一落,皇帝叫上漓山东君,两大一小就这么走了,留下一群人的媚眼都抛给了瞎子看。

旁人看不明白,大长公主还能不懂其中的门道吗?贵女们还没上前献乐,一众世家夫人都在这,皇帝总得赏些脸面,不好自己主动离席,但是小孩子就没什么顾忌了。皇帝肯定只用一颗糖就把清晏给哄住了,特意让他把自己给拉走。

果不其然,还没走多远,清晏就从皇帝的怀里下来了,大长公主眯着眼看得分明,皇帝从荷囊里取了颗糖递给清晏,又拍了拍他的头以示夸奖。

清晏美滋滋地吃了糖,也不要人抱了,自己就开始到处跑,一会摸摸这棵树,一会又闻闻那朵花,快活得跟只小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