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177~180(第6/8页)

“也是,那我们一起过去吧……”

……

一开始这样的对话还只是发生在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落,没怎么引起其他人的关注。

但很快,所有人便听说另一个让人惊讶的消息——

那两本书封面上的题字,竟然是出自当今皇帝陛下之手!

自从天下大一统之后,秦王嬴政的名字便传遍了全国每一个角落,他完全可以说是秦朝上下最有名之人,再加上其身上的皇权滤镜,百姓对其大多又敬又怕。

但与此同时,百姓也难免对其好奇,忍不住想要追逐他的一切消息。

于是很快,全国各地的书肆当中便出现了无数对这两本书好奇之人,这些人中不但有寻常百姓,还有许多之前不曾听说过这两本书而对其毫无兴趣的达官贵族与豪商巨贾。

书肆的伙计忙得团团转,简直都要不认识这两本书上的文字了。

但这还不是人流量的顶点。

毕竟这时候的人们还只是为了嬴政亲笔题字的噱头前来看个究竟,真正想要购买两本书的人还是少数。

然而等其中一部分人出于好奇将某本书——

基本都是更便宜的《字典》买回家后,一打开,瞬间就被写在书籍扉页上面的《字典使用指南》吸引住了目光,等真正用过之后……

《字典》的好处一下就被发现了。

达官贵族与那些富商巨贾还好,他们就算没有字典也有其他渠道学习文字与书籍,倒是对《字典》的用处体会不深。即便好到了其好处的,更多也是为自己以及家族的未来而忧虑。

但寻常百姓,尤其是那些很难找到老师教导的女孩儿就兴奋了——

只要有了《字典》,她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将所有文字的学会,然后进入学宫学习秦律!

再加上字典那么厚一本书,竟然只卖十个钱,但凡家中有孩子的百姓便都会拿钱去书肆买本《字典》回家;即便家中没有钱的人,若孩子已经到了可以进入学宫学习的年纪,他们也会勒紧裤腰带挤出来或者干脆到亲朋好友家借几个钱将其买回家。

至于《字海》,一开始也不曾引起有钱人的注意。

就算有人购买这本书也都是冲着封面上的文字是陛下亲笔题写去的,里面的内容根本就没人在意。所有人都只是将其当做质量更好的《字典》而已,并不觉得这本书就值这个价。

一直到有人发现《字海》不但质量比《字典》更好,内容也比《字典》多了好几倍后,这些人才将注意力放在了这本书上。

而这一放,识货的人就撒不开手了。

因为《字海》不但包括了《字典》的所有内容,里面还拓展了许多相关知识,这一本书都能顶上好几本书了。

哪怕不用来查找文字,只是将其当做故事书看都没问题!

而且两千钱一本的书籍,虽然贵,但从书肆买走的时候看着那些百姓羡慕的眼神……

啧,值了!

这两本书上市后,没多久就脱销了。

好在负责此事的墨家早有准备,提前印刷了一批书放着,书籍脱销之后很快就通过水泥路送往了全国各地。

-

《字典》卖得不错,学校自然也要提上日程了。

毕竟嬴政一开始的想法便是,等《字典》编写出来之后就要开始考虑开设学校。

天下太平了几年之后,嬴政将秦律与军爵制结合之后的缺点看得格外清楚——

在需要打仗的时候,严苛的秦律与军爵制度的结合就像是一柄所向披靡的利剑,可以扫平外部的一切障碍;但等天下太平后,军爵制有名无实,严苛的秦律却一如往常地在这片大地上横扫一切,这把由秦律与军爵制组合而成的利剑便开始腐朽,成了大秦的拖累。

天下太平这几年,全国各地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成为刑徒的百姓高达几十万。

原本这些刑徒可以通过参军洗刷罪名,但如今无仗可打,这群数量庞大的刑徒就成了秦朝安稳的隐患,甚至仍旧持续不断地在继续增加着数量。

当务之急当然是要改良秦律。

但除了对秦律的修改之外,秦朝还急需一种可以取代军爵制的选拔人才制度。

林阡对此的意见是:“开科举。”

是的,林阡虽然知道高考的好处,但并不认为当前环境适合直接推行。

嬴政在听过科举制的具体流程与考试内容之后,对其相当不以为然:“虽然听起来更公平,也确实比现如今的举荐制更优秀,但你提及科举考试内容中,除考上秀才后会有的‘策论’与算学考题比较有用外,其他考题似乎并无太大用处。”

而且……

嬴政皱眉,“如果考试范围只涉及四书五经,不会出现考试几次后就再也找不到考试内容?”

科举并非只有殿试而已,一共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而除了会试与殿试是全国考生都到京城去参考外,县试与府试是在各地县城举办,院试与乡试则都在州府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