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刘和走了, 带着李青文装的甜高粱种子。原本李青文想要跟着他回部落取箭,刘和委婉的同他说,最好带江淙一起, 取箭没有他想的那般容易。
摸了摸手臂上薄而坚韧的一层肉, 李青文沉默片刻, 去营地找他哥。
结果到了营地,不单江淙不在, 蒋立平和马永江他们也都被指派出去, 说是前头驿站遭了野兽围攻,有人冒死跑出来求救, 他们和其他官兵已经出发救人了。
他们走的急, 只给老邢头留了一句话,李青文只能跟刘和约定, 第一场雪后,在森林中相见。
刚送走刘和,李茂贤就回来了,身后跟了一堆人,都是来问秋收的事情。
从并州逃荒到边城的人里面, 除了杨树村的大人孩子,其他的乡邻约二三百户, 不认识的,半路跟着过来的, 也有数百人之多。
不管是谁,一路走到边城,手里一粒粮食也都没有了。
杨树村的人早来几个月把地种上, 但庄稼还在地里, 这几个月也没有什么吃的。
边城营地是不可能救济这些逃荒百姓的, 流犯们自顾不暇……除了江淙他们,有存粮的只有李青文、刘家兄弟还有李茂群以及郭大全他们。
所以刘家还有李青木,郭大全他们那些人家以及李本善一大家子到了边城不用为粮食发愁,其余的人都是靠从李茂贤家借粮才能度日。
在路上的时候,一众人被告知,到了边城就有吃的了,但他们心里却一直打鼓,这多人,就算一家一袋子,也得要几百袋子,那种僻寒之地真的有恁多粮食?
等他们到了,无比忐忑的开口借粮,当天,一车车的高粱米就从营地里拉出来,因为麻袋不够,他们得自己准备东西装粮食,当然,不论大小,分量都是一样的。
他们震惊于李家存粮如此之多的时候,也明白这里的土地对于庄户人家就是宝贝。
亲手拿到粮食的人们真真切切的觉得能在这里活下去。
只要度过这个秋冬,明年开始种地,到了来年的秋天,他们再也不担心以后会饿肚子。
所以,一众人干劲十足的盖房子,建自己新家,一面期待着明年的快快到来,也想早点帮李家把活干完。
虽然不是自己的地,他们一天也去田里看许多遍,发现穗子成熟,立刻就来找李茂贤。
来寻的人多,在砖窑那里说话咋着也不方便,李茂贤这才回家来。
当天晌午一过,便有人拿着镰刀,背着篓子往地里走,挑早熟的先割下来。
其实剩下的三两天差不多也能收了,不过大家伙闲不住,就想早点把粮食弄回来。
漫山遍野都是人,李青文走看了一眼,觉得自己去可能还碍事,只在地头站了一会儿,便回去练字了。
地里的事情不用操心,那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他原本想在家看书,可家里来人不断,陈氏就让他去营地,那里现在肃静的很,不会被扰到。
李青文回到营地,把所有的书都拿出来,一本一本,从头到尾开始背,背完了默写,写完再和书上逐字对照,一字不差。
李茂玉过来给老邢头他们做饭,看到侄子如此入神,不自觉的放轻了动作。
好似重回从前高中时候,李青文每日吃饭、睡觉、读书学习……
待他做完这些,已经是几日之后了,李青文再出门时,猛的发觉,外头的风不但猛,也更冷了。
早上才看到薄薄的一层雾霭,旋即就被一股大风刮的干干净净,被刮跑的高粱叶子都是干透的了,远处青翠的野草被风吹的越来越黄。
边城的深秋到了。
此时营地里外都是空的,大人孩子都在山上,有的收庄稼,有的割,有的往场院背,有的在打场,有的在装袋子,远处整齐有秩的田地里的庄稼大半被割了回去。
割完庄稼的田里都是孩子,每个手里拿着大大小小的袋子,在田埂里寻找掉落的穗子和豆子。
看着远处忙碌的人群,李青文心里头十分感慨,他在边城种地的这几年,头一次秋收这么清闲,人多是真的好啊。
风很大,每个场院外头都围着高高的高粱秸秆,不管是被风吹出来的干瘪粮食还是壳子,都是有用的东西,可不能就这样被风刮跑喽。
李青文出来时刚好在下风头,险些被扬出来的灰土眯了眼睛,他向旁边绕了一下,还没走到场院呢,就有婶子冲他喊道:“哎,这里人多的插不上手,用不着你,快回去吧,别弄一身土!”
她们到底也是说晚了,李青文的衣服和头上全吹上了土。
姜氏原本正在喝水,看到李青文,赶紧从兜里掏出一块布巾,跑过来给他扎在脑袋上面。
这里几个场院都有很多人,各个都比李青文手脚麻利,他看了一会儿,回去拿了个口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