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三喜(第3/4页)

想到这儿仪贵妃有些气,决定回去好好处置一下通传消息的人。

……

等到六宫妃嫔们都散了,大福晋有孕的消息也传遍了内宫,大阿哥倒是早就知道了,不过绵怡倒是第一次知道,听说了之后果然很高兴,重重赏赐了大阿哥。

至于奕燊,一点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还很是为大哥高兴,他可是知道他们两口子为了孩子的事儿的煎熬,如今终于有了消息,可不就是好事儿。

奕燊挑挑拣拣几样东西,亲自拿着往隔壁去了。

董鄂氏看着一身这模样,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与跟前的丫鬟笑着道:“咱们爷这样心大的人,倒也过得挺自得其乐的。”

那丫鬟是董鄂氏的心腹,因此说话也没多少顾忌,笑着道:“心大好啊,心大想得少,日子也过得舒坦,格格,福晋该高兴才是。”她差点叫错了称呼,有些不好意的吐了吐舌。

董鄂氏只是笑了笑:“我虽然嫁进了皇家,但是我期盼的,也不过是好好过日子罢了。”

丫鬟立刻明白了董鄂氏的意思,也跟着笑了。

……

兴和七年的年初格外热闹,先是二阿哥成婚,再是大福晋有了喜信,等到了年中,宫里又传出消息来,两位公主的婚事也有了眉目。

一时间,整个宫中,倒是四面八方都是喜事了。

而思宁此时也坐在位置上,听绵怡说起这事儿。

“给塔娜选的是蒙古的一位亲王,他与塔娜年岁相近,能力也很出众,在我跟前当御前侍卫这么多年,并未出过一次岔子,很是谨慎,而且他脾气也不错,从不往那腌臜地方去,算得上洁身自好。”

思宁听着绵怡絮絮叨叨的话,都觉得而有些好笑了,往日里皇帝给女儿选女婿,只看这个女婿对自己有没有用,哪里会操心人家会不会逛窑子的事儿,哪怕是逛了,只怕对皇帝来说也不值一提。

思宁想着这些事,又忍不住生出些感慨,虽然她改变不了外面的许多东西,但是绵怡却在她的影响下,的的确确与以往的帝王有了有很多不同。

这是好事儿,她应该高兴。

说完了塔娜的事儿,又说起了蕴柔,这个女儿身子格外弱,绵怡对她也很操心,找的人是一个性格温和的蒙古贝勒,虽然是世袭的爵位,可是比起亲王来就弱一些。

但是这个人有个好处,这个人的脾气很好,这样的人哪怕是当了额驸,想来也不敢骑在公主头上。

思宁想了想,点了点头:“你选的都很妥当,只是有一点,她们也和她们姑姑一样,留在京城吗?”

绵怡理所应当的点了点头:“这个自然,朕的女儿,难道现在还要跑去蒙古草原上吃风吗?若真是如此,那边是我这个皇帝不称职。”

思宁还是第一次看他露出如此自傲的姿态,倒是觉得挺新奇的,忍不住笑了笑。

而绵怡回过神来,顿时觉得有些害臊,也不敢看思宁,咳嗽了一声,转移了话题:“这两桩婚事,儿臣都已经差不多定下了,和额娘说说,也是怕儿臣有什么遗漏的地方,还要额娘查漏补缺。”

思宁倒是没有推据,毕竟这事关自己亲孙女日后的幸福。

她又仔细问了一下这两个人的家庭。

那个亲王家里,父亲早逝,只剩下一个额娘,寡妇当家自然厉害些,将儿子管束的很严格,不过那个寡母却不是个糊涂人,儿子来京里求前程,她也并没有拦着,想来日后也不会做出什么糊涂事儿。

至于那位贝勒,家中父母双全,只是他阿玛年纪大了,就辞了爵位,让儿子提前接替,这老两口只有这么一个独子,女儿倒是有几个,不过都嫁在了当地,听说这二人也是远近闻名的宽厚人,连和人高声说话都少见,在蒙古人中也算是一个异数了。

思宁听了听,这两个家庭多少都有点毛病,寡母一手拉扯大儿子,多少对于儿子会过于关注,日后这件事上只怕需要平衡一番。

第二家问题也不少,首先那位贝勒是独子,那子嗣上的压力一定很大,其次家人这般好说话,虽然现在看着好,但是等到以后过起日子来,也不一定真能事事顺心。

不过思宁也明白,这世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儿,结婚这种事更是如此,现代人能自由恋爱,这种事其实也不少见,更何况古人呢,她相信,这两人已经是绵怡能挑选出来的最好的选择了。

思宁最后还是点了点头:“我觉得可以,只是有一点,蕴柔性子也柔弱,日后独掌一府我怕她撑不住台面,还是得提前教导些才是。”

绵怡笑着点点头:“额娘您就放心吧,皇后早就把她和塔娜都带在了跟前教导,不会亏着她的。”

思宁一愣:“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