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第2/2页)
深究其中根底,为何继室屡屡要暗害王子楚?已经随舅舅远去他方的王子楚有何威胁继室的地方?王父为何见不得王子楚的画作?……一个个疑问本来就有,有人提出来,愈发显得古怪。
王家宁愿息事宁人,看热闹的却只嫌热闹不够大,这时候再有人拿出王子楚的画作来与大家欣赏,名士之流,固然有专门炒作名声的那几个害群之马,大部分却也有着自身的素养和眼光,是好是坏,一看即知。
画上蕴藏的意境,他们从未画过,不知难度,却也觉得高深,有人为此提起了兴趣,模仿一二,笔墨都在,却难得其神,这才知道此道深远。
既有书道,何妨画道?
画道炒出来了,那么,画师何在?
纪墨便是在此后被推出的,其他的名士,有兴趣在书画上的,对此道也有所涉猎,之前也曾是众人以为的画道人选,可王子楚的画作珠玉在前,那些自觉不如的,就不出来争名。
等到众人都推不出一个魁首,默认王子楚是此道鼻祖之后,纪墨作为王子楚的弟子,就能闪亮登场了。
比起王子楚的写实风格,纪墨的山水就很有些别具一格了,并不局限在实物之上,天上人间,仙府鬼蜮,墨色渲染之下,可云雾缭绕,可冥河幽暗,特意调配的红颜料,用来画那一片墨色之中的彼岸花可好?
意境不够,奇景来凑,一时间,竟也是画作大热,被人追捧,连带着纪家都收获了此次的红利。
对于纪墨来说,就是多了些聚会,需要他现场作画,在众目睽睽之下作画,很是考验功底,回到纪家,便多了些弟子,一个两个,亲朋故旧,都在跟纪墨学习作画。
纪家有意借着此次的名头,把自家打造成为画道之始,以此传家,家中老少,闲暇之余,都在作画,更有年龄小的,干脆跟着纪墨学画。
纪墨从王子楚那里学习的时候没个系统,教授的时候却有板有眼,从一景一物如何处理,到明暗层次如何凸显,明明纸面平平,却要画出层峦叠嶂,一波三折,就要看那景物的布置安排。
而意境之上,则是全凭自悟。
如此十载,画道已固,纪家因此声名鹊起,纪墨也得以画出大量的画作磨炼笔力。
意境小成,似有波澜暗生,能于人心稍驻,让人看到画之后不再局限于画作本身呈现的景物依凭,而能从中感受到作画人之心,此景凸显此情,此情可遥递,与观者同感。
然此效果不浓,需细心感受才能得其中一二,饶是如此,也被人称赞,无他,王子楚的画作好是好,不能久看,看得久了,为此抑郁自残自杀之人不在少数,更有躁郁之症,狂躁若疯,全是因画而起,愈发有几分玄妙。
古人易迷信,风有风神,水有水神,如此画作,怎能无神。
那效果凸显之后,不过一两年间,王子楚的画作便已然封神,并把此世画道推到一个很高的台阶上,几十年都恐无人能够超越。
玄阳先生只是远去,并未死去,纪家借着王子楚的画作炒作的时候,他曾来信质问,谴责纪墨不遵承诺,轻易把画作示人。
纪墨只回一句“人死若灰,无有残留,先生甘心否?我师之才,当世所共知,至于生死,谁人又知此非天定?”
已做说明,还敢看。敢看,即默认敢死,如此,死了又怪谁?
玄阳先生没有为此回来报复,只在几年后听得王子楚名声遍传,又回了一信,只两字“不悔”。
是不后悔那等酷烈的报复手段,逼着人去面对残酷的现实,还是询问纪墨是否不悔此种结果?古代的文字没有标点符号,意思真是相差极大啊!
纪墨回了一幅画,淼淼江水,烟波浩渺,无人无船,这一条长河,来去不与人停,既如此,何必悔呢?
不知这层意思是否已经明了,此后,再未见玄阳先生消息,也不知他是否已经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