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七年12月1日 晴 须弥芥子夺人心魄(第2/3页)

就连妙言写信来都直呼科技跳跃的让人难以置信,而宋北云倒是还比较淡定,毕竟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整体的科技水平在两千年之内其实并没有什么太突出的贡献,即便是每个时代都有新技术,但却很难直接掀翻原来的基础平台。

而现在大宋所开始的科技井喷,直接绕过了西方的文艺复兴,在穿越者的未来视下体现出让人难以理解的突飞猛进。

要说科技进步吧,有些科技已经抵达了工业革命之后的水平但有些东西却仍然是相对落后的,这就大概是跳科技的原因了,不过宋北云不是很急,因为最多二十年所有科技都会逐渐拉平,然后开始进入平台期,再等过了平台期的话,应该就能见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或者称呼为信息革命了。

但之后可能会迎来长达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停止期,因为原始积累不够,人类就很难再往前进步。

就好像宋北云曾经经历的那个时代,看似科技非常发达,但其实几乎所有的应用科技产品都是脱胎于牛顿、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爱因斯坦、薛定谔、海森堡、狄拉克、费曼、图灵等等这帮人的知识。

只是现在这些东西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太过于惊世骇俗,真的不方便展示出来。

如果非要形容就是一群天才在一个识字率不超过百分之二十世界里准备徒手捏高达。

这个场面其实就像是……大概就像是大宋出现了一个整合了大量基础知识的宋北云,然后这个宋北云选拔出了一堆人,这些人里出现了傅里叶也出现了贝塞尔,更出现了法拉第和特斯拉。

群星璀璨的时代在一个悄无声息的平淡日子里就这样降临在了这一片土地上,没有人意识到,但它却真实的发生了。

启蒙者名叫宋北云,他就像是文艺复兴的但丁、就像是工业革命的甄妮纺织机也挺像是嬉皮士运动里的The Beatles。

很多人都觉得宋人就该是穿着绸面的衣裳,带着夸张滑稽的帽子和一把扇子在街上吟诗作对。

但其实宋人也可以拿着一把标尺蹲在地图绘制铁路坐标,更可以用玻璃试管将带有带有恶劣臭味的液体倒入如让之中以观察土壤的腐化程度。更可以三五成群,挥舞着手臂畅想着未来翱翔于蓝天之上,应下庄子一句乘风而起、扶摇九万里。

大宋也可以很朋克不是么,谁规定一个时代就必须是刻板的模样,被启蒙之后的混沌时代终究会成为所有人畅想中的模样。

也许未来苏轼会成为一个工程师,一边弹着乐器高唱将进酒杯莫停,呼儿将出换美酒,一边叮叮当当的干出了一车零件。

也许未来包拯会成为一个老师,拍着桌子训斥台下的调皮捣蛋的混账,骂上一句“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也许成吉思汗铁木真会成为一个学者,手持一把放大镜告诉所有人,冬虫夏草非虫非草而是菌。

新的时代带来了太多新的可能,让人意想不到的未来,所有的问题都会解决,所有的未来都将到来,而宋终究已经不是那个宋了,中国也已经不再是中国了。

“这条铁路线如果一旦建成,那可是跟万里长城、大运河一样的丰功伟业。”工程院的大佬靠着火炉席地而坐:“只是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恐怕也是个天文数字。”

“总要有人开始干。”宋北云倒是满不在意地说道:“我还打算整个四横四纵,八小时生活圈呢。”

“嗯?八小时生活圈?何解?”

“就是长安到金陵四个时辰,金陵到北平四个时辰,北平到长安四个时辰。”

“哈哈哈哈,宋大人,这可异想天开了。”

“不着急。”宋北云懒洋洋的靠在椅子上:“总有一天会来的。”

“唉,恐怕我是见不到咯,不知道晚辈后生能不能得偿所愿。”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前提是咱们能给他们打个好基础。”宋北云仰过头去,揉着太阳穴:“要不我说中国人累呢,上要对得起祖宗,下要托得住儿孙。往中间一瞧,嘿你猜怎么着,还得对得起良心。”

“哈哈哈哈哈哈……宋大人真的是妙语连珠,佩服佩服。”

“不跟你废话了,我去船舶所那头看看去。”

船舶所现在真的是忙翻了,他们的第一艘验证船只已经在池塘里漂着了,虽然没有动力但确实是能让铁疙瘩浮在了水面上,但光浮着不成啊,还得拥有抗风浪能力,要不这遇到那大风大浪,铁船可不会比木头船好到哪里去,跟那苍茫大海相比,天地间皆为蝼蚁。

所以他们每天都在忙着在第一艘铁船上搜集数据,不断改进设计方案。

要知道这可不是说将木头换成铁简单折腾一下就完事的,这里头涉及到的领域那可是大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