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杨尔铭和张缙彦(第2/3页)

所以,五千漕运兵被豪格的奇兵击败,消息传来之时,朱慈烺并没有太惊讶,只是叹息。

但史可法坚守河间府,弱兵弱将,顽强击退豪格大军的猛攻,却让朱慈烺重新认识了这一位民族英雄。

看来,史可法并没有那么差,他带兵统军,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河间府之所以能反败为胜,史可法的誓死坚守是基础,而杨尔铭的奇谋是关键,若没有杨尔铭的谋划,豪格绝对不会大败。

如此智谋之人,朱慈烺自然要多留意。

当见到杨尔铭年轻英俊,年不过二十五之时,心中不禁叹服,果然是少年进士,未来前途不可量也!

这样的人,是参谋高才,有机会,要将他放在军事用途上。

明代官制,御史不是直接派任,而都是从地方优秀县令选拔而出的,杨尔铭在桐城县令的任上,击退流贼,表现优秀,因而被提拔为御史。正常情况下,磨砺五六年之后,就会再次外放,担任副省级的官员,又或者进入六部,以杨尔铭之才,定可有所作为。当年,于谦就是在御史任上,一辩成名,最后成为兵部尚书的。

像是感觉到了太子殿下的注视目光,杨尔铭微微行礼。

杨尔铭之后,就是张缙彦了。

和杨尔铭不同,张缙彦给朱慈烺的印象却是恶劣。

历史上,张缙彦能从一个七品言官,一跃成为二品的兵部尚书,连升七级,靠的就是一张嘴皮子,用慷慨漂亮的言辞,忽悠住了崇祯帝,令崇祯帝以为,他真有逆天的才能,在大厦将倾,李自成逼近京师之时候。将其任命为兵部尚书,张缙彦对崇祯帝的建言,就有名的就是在开封之战后,他建议派人捞取周王府沉没在黄河河道中的财物,以解朝廷的财政困难。

这么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竟然获得崇祯帝的同意,真派人到黄河里面去捞了。可知大明朝真是穷疯了,也可知,到了崇祯十六十七年的时候,崇祯帝已经是乱了方寸,慌了手脚。

这一世,因为开封之战的改变,张缙彦没有机会向崇祯帝进献他那“不拘一格”的想法。

但张缙彦却将童谣之事,告知了崇祯帝。

童谣在京师里传播了三日,朝野上下,人人皆知,但众人都心照不宣的选择了沉默,不论是为了保护太子,还是老谋深算、明哲保身。

连东厂和锦衣卫,都在犹犹豫豫,想着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再向崇祯帝透露,以免告密不成,反而被多疑的崇祯帝认为是在离间天家,但想不到,张缙彦这个愣头青,竟然迫不及待的将此事告知了崇祯帝。

现在,除了太子和司礼监的几个人,满朝文武都还不知道,崇祯帝已经知晓了童谣,他们都以为崇祯帝还蒙在鼓里,彼此心照不宣的依然在保守这个秘密呢。

和杨尔铭坦荡不同,张缙彦做了亏心事,心中很是发虚,站在一众言官中,低头不语,尤其不敢向太子所在的防卫张望。

“吱呀呀~~”

时辰到,午门开启了。

太子在前,百官鱼贯而入。

崇祯帝十几年如一日,准时出现在皇极殿,灯笼光亮之下,他脸色疲惫,看起来昨晚批阅奏疏又到很晚——不过黄太吉身死的喜悦,还在影响他,感觉他今天精神很是不错,目光也炯炯有神。

今日朝议的内容有三个,一个是建虏退兵之后,各处的善后,有功将士的奖赏和长城的重新布防,第二,辽东百姓的安置,第三,今日已经是腊月初六,马上就要过年了,很多因为建虏入塞而被压下来的事务,必须在年前做一个处理了。

朱慈烺眼观鼻鼻观心,静静听,心想如非必要,我绝不说话。

虽然萧汉俊的玄武门之变太过大胆,不可能成功,但萧汉俊所说的有一点是没错的,那就是,他声望可能太高了,已经影响到崇祯帝的心情,他必须有所收敛和抑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猜忌。

但听着听着,他心中还是不免升腾起了怒气。

为了钱粮,户部兵部工部又吵了起来。

长城驻防的钱粮,户部勉强凑够了,但有功将士的赏银,户部东拼七凑,却只能凑到四分之一,剩下的,只能明年补发,照朝廷过往的惯例,一旦补发,就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至于安置辽东百姓的钱粮,更是一分没有,只能令登莱巡抚和山东巡抚自己想办法。

但两地正在经历闻香教之变,怕是凑不出多少钱粮。

最重要的,因为躲避建虏入塞,京畿周边乃至蓟州遵化等地的十几万百姓,纷纷逃入大城,而恶毒的建虏在临撤退之前,将经过的所有村庄市镇,全部付之一炬,现在建虏撤了,他们要回家过年了,但家已经变成了废墟,他们要如何回家,如何过年?朝廷必须有所赈济,不然,百姓们是过不了这个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