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后策(第2/3页)
朱慈烺知道他心意已决,也不再劝。
“给朝鲜人治伤,热水饱餐,宣扬我大明恩德,明日一早,用木筏送他们回去。”
“至于汉军旗,连夜抓紧审讯,探知建虏营中虚实,同时令他们相互指正,那些在辽东有家眷的,捆绑了,先送往京师关押,待建虏退走,再全部送往西山煤矿,单人光棍的,将他们分散开了,令留在军中戴罪立功做苦力!”
朱慈烺下令。
“是。”佟定方急急去执行。
建虏入塞,原本在西山挖煤的六百建虏兵和一些汉军旗俘虏,都被押往了昌平城,严密看管,整个西山煤窑也都停了工,商人和其他矿工都已经避入京师,现在西山就是一座空山。
“报~~”
马蹄声急促,一个后背插着三角旗的令旗从官道上急急而来,众军闪开,令骑在朱慈烺面前滚鞍下马,单膝跪倒:“禀殿下,密云总兵唐通率部驰援运河,其前锋已到通州,正往此地而来!”
唐通来了?
朱慈烺先是一奇,随即明白,一定是运河危险,自己出京的消息传到御前,父皇担心自己的安全,急令唐通率骑兵出京救援——虽然在京师第一和运河安危的问题上,崇祯帝有点保守,始终以京师为第一,但是当听到儿子有危险,崇祯帝便再也不顾上了京师了。
朱慈烺心有感动,对令骑道:“告诉唐总镇,运河之危已经解除,令他不必着急。”
“是。”
“向京师报喜,就说我军已经击退建虏,俘虏两千,斩首两千,敌虏溺毙千余人!”
“是。”
处置完一切,朱慈烺巡视河岸,安抚受伤有功的将士,凡到处,必掀起一片欢呼,殿下千岁之声不绝于耳——在朱慈烺心中,堵胤锡是今日守河成功的首功,但在将士们的心中,亲到前线,不顾弹矢的太子殿下,才是今日逆转战局,鼓舞他们坚守防线的神奇。
晚间,朱慈烺在帐中犒赏众将。其间,给予通州厘金局巡检司百总段彪一百两银子的重赏——段彪落水之后,虽然建虏用长枪乱戳,乱箭鸟铳乱射,但他水性精良,最后安然无恙的游上了岸。如此勇士,朱慈烺不能不赏,其间,众将都是开心,只密云总兵唐通微微尴尬。
晚宴结束,朱慈烺亲写了一份奏疏,向崇祯帝报喜,说明自己留在通州的理由,同时也是为堵胤锡、贾悌、李正光、段彪等人以及民夫兵请功
写完奏疏,令人加急送往京师,朱慈烺独自站在地图前,久久沉思。
今日顶住了,但明日呢?
黄太吉的主力大军汹汹,如果真的豁出去,上中下游,三路齐攻,不顾一切,明军能不能顶住,朱慈烺心中还真是没有十成的把握,不过就像预先计划的那样,只要能在守河之战中,给予建虏巨大的杀伤,那怕最后运河失守了,对大明都可算是一次胜利。
建虏人口有限,兵马有限,一次两三万人的伤亡,就足以让建虏失去锐气——非两三年不能抚平身上的伤口。而对大明来说,即便运河失守了,只要现有的主力能撤退一半,河间府不失,建虏难以进入运河繁华地区,大明的创伤就可很快恢复。
今日渡河之战,建虏损失五千人,虽然并没有伤到筋骨,但对建虏的士气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同时的,我大明精锐渡河攻击辽南,从辽南登陆的消息,黄太吉和多尔衮差不多应该也知晓了,内外交逼之下,面对运河,黄太吉和多尔衮又会做何等选择呢?
朱慈烺不知道,但知道的是,黄太吉和多尔衮一定不会坐待困局。
……
通州东岸,黄龙大纛之下,两个汉军旗旗主,金砺和刘之源跪在黄太吉的大帐前,脱去头盔,以头触地,请求黄太吉的责罚,刘之源还好,金砺浑身湿漉漉,像是一个落汤鸡。
大帐里,多尔衮跪在黄太吉面前,自陈罪过。
黄太吉不说话,只是剧烈的咳嗽,目光始终紧盯着手中的两张纸,反复的观看,等多尔衮说完了,他淡淡道:“十四弟起来吧,今日非战之罪,实乃我军对明军不了解所致。”
等多尔衮起身,他扬了扬身中的两张纸:“这两张图,十四弟你已经看过了吧?”
多尔衮在软墩坐了,恭敬点头:“是,臣弟已经看过了。”
“有什么想法吗?”黄太吉盯着多尔衮。
多尔衮脸色凝重:“初看这两张图形,臣弟觉得明军壕沟挖的实在是诡异,连续不断的弯曲形,看不出有什么用意,不过听完金砺的讲述,细想之下,臣弟却明白其中的狠毒,我军过河兵马虽然不少,但却只能攻击壕沟的尖角处,兵力铺展不开,明军却可以囤积重兵和火炮于尖角,用火器不停的打击我军,虽是敌人,但臣弟却也不得不承认,明军的壕沟,挖得实在是高明,也怪不得金砺和侯宝,迟迟打不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