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黄太吉应对(1)(第2/3页)

但明太子却做了。

由此可知,明太子倒真是有些魄力。

至于换俘。更是清清楚楚的阳谋,黄太吉诡计玩的多了,这点小伎俩怎能瞒住她?

但阳谋之所以叫阳谋,就是明知道对方的“险恶”,一时却也想不出合适的应对办法。

因为不管怎么应对,此事的影响都已经形成了,明太子已经达成了一部分的目地,大清要想扳回一程,需要更深的谋划和努力。

又想起明太子抚军京营,在朝堂献策,干预朝政,在开封一举击溃李自成的流贼大军,种种手腕和谋略,都是大手笔大战略,令黄太吉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少年从心底里升起了巨大的忌惮——不同于大臣督抚做事束手束脚,有志难伸,明太子一旦继位,一定能在明国掀起大变,到时形势很有可能就会逆转……

黄太吉自己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当初若不是他,而是其他兄弟继位,大清绝难有现在的成就。从明国少年太子的风格和手腕看,其心机和权谋怕不在自己之下,所以他必须郑重对待,他绝不能让明国从目前的困境中摆脱出来,那样一来,迎接他女真一族的绝对不会是什么好结果。

祖泽润的声音在殿中回响,他把经历过的,能想起的,和明太子共处的经过,一五一十的全部禀告,完毕之后,以头触地,等黄太吉的旨意。

殿堂中静极了。

黄太吉久久没有说话,他还沉浸在对明太子的担心之中。

黄太吉不说话,祖泽润自也不敢动,额头上的汗水涔涔而下——他是败军之将,被明国俘虏放回,以建虏军法的严厉,最轻也是贬为庶民,重一点,斩首,家人罚没为奴也是可能的。

而如何惩处,全在黄太吉的一念之间。

终于,黄太吉抬头望向祖泽润,目光沉思——他不止在思索如何处置祖泽润,也在思索祖泽润有没有说百分百的实话呢?狡猾的明太子有没有什么私密的话语,请他转告他的老父祖大寿,而他并没有全部坦白呢?

常理推断,应该是有的。

但黄太吉对祖泽润的忠心也是有一定一定信心的。

所以黄太吉并不想追究,因为他猜也能猜到,明国太子会说什么话,无非就是动摇祖大寿的心志,说什么既往不咎的宽恕话罢了。

祖大寿已经是笼中鸟,这里又是大清的大本营,不是锦州关宁,所以一点都不用担心祖大寿能惹出什么幺蛾子,这一点,不论祖泽润和祖大寿都是清清楚楚,给他们父子两个胆子,他们也不敢擅动。

第二,关于祖泽润的处置。

如果祖泽润只是一人,如果没有背后的祖家和汉军旗将领,黄太吉对祖泽润绝不会客气,绝对杀了他,以祭那些阵亡的大清将士,但为了安抚汉军旗,尤其是祖家将领,祖泽润这个人是不能杀的,必须宽容处理。

“贬为庶民,闭门思过吧。”良久,黄太吉缓缓道。

“谢皇上不杀之恩,谢皇上。”

祖泽润如释重负,对黄太吉连连叩首,等黄太吉摆手,他才敢站起来,低头,小心翼翼的反步向后,一直到了殿门口,方才转过身,正常的迈步离开。

从后面看,他整个后背都被冷汗浸透了。

殿门口,一个穿着黄马褂的带刀侍卫冲旁边的两个青衣侍卫使一个眼色,两人明白,立刻悄无声息的跟了上去——虽然黄太吉没有重惩,也准许祖泽润回家,但并不表示祖泽润可以乱跑,如果祖泽润有所违背,等待他的必然是严厉的处罚。

殿中,黄太吉脸色阴沉。

前方的军情令他忧急,而听完祖泽润的讲述,他忧心的却不再是整个入塞的战局,而是明国太子这个人……少年英杰,未来明国的皇帝,这样的人必须早做处置,不然必成为大清的心腹之患。

第二日,黄太吉招睿亲王多尔衮,武英郡王阿济格,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等一众建虏亲贵和各旗的理政大臣,连同范文程祖可法等几个汉臣智囊,在大政殿议事,其间再将祖泽润招上殿中,令他将潮白河和墻子岭两战的经过连同和明国太子见面谈话的过程,再讲述了一遍。

因为消息已经传来,众人都已经知道了阿巴泰偏师全军覆没的消息,所以一个个都是脸色凝重,已经十几年了,他们的记忆和经过,都是由连续不停的胜利而组成,大清在和明国的战争中,虽然会有一些小失利,比如松锦之战的初期,明国九边精锐初到松锦时,士气旺盛,清兵出师不利,连续打了几次小败仗,后来黄太吉亲率援兵从沈阳驰援,才扭转了局面,并最终取得了松锦之战的大胜。

但现在,多罗贝勒,同样是太子努尔哈赤儿子的阿巴泰竟然在明国全军覆没,而本人也被明国俘虏,这实在是前所未有的耻辱啊。在祖泽润讲述中,武英郡王阿济格按捺不住急脾气,跳起来痛骂,说老七阿巴泰就是一个蠢货,根本不会带兵,用这样的人带兵,也怪不得有今日之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