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处置李岩(第2/3页)

李岩,字汉泉。

李岩默然。

“再者,李自成只破坏,不生产,所过之处,人烟凋敝,农耕荒废,五十万大军,所有的军需粮草全靠掳掠,如蝗虫一般,到一处,吃一处,祸一处,莫说是中原开封,就算是天下粮仓的湖广,被李自成这么胡搞,怕也会变成赤野千里。”

李岩低头。

虽然没有说话,但对太子所说,他心中已经是默认了,只破坏,不生产是流贼的常态,自从加入闯营,他一直在努力改变,今年在郑州设立知府,管理地方事务,就是在他的强烈建议之下而实施的,不过还没有见到成效,李自成就败了。

成王败寇,他没什么说的,更何况,他本来就是寇。

“李自成,流贼也,无容人之量,无体恤百姓之心,他从洛阳败退时,为了搜刮军粮,竟然大肆屠戮。这样的人,汉泉以为,不应该败吗?”朱慈烺盯着李岩。

李岩叹口气,再叩首:“该败!”

朱慈烺微微点头,目光深深地凝望着李岩:“汉泉能直回我的问题,说明英气犹在。汉泉之才,本宫一直仰慕,若李自成能听从汉泉的谋划,怕也不会败的这么惨。如今我大明内忧外患,辽东建虏狼子野心,窥我神器,张献忠在南方屠戮百姓,我京营新建,千头万绪,急需像汉泉这样的谋略全才,不知汉泉可愿助我外抗敌虏,内平流波呢??”

李岩跪伏在地上,忽然不说话了,只有明烛燃烧时的噼啪声。

大帐静寂了下来。

朱慈烺等待着,他知道李岩松是一个固执的人,对朝廷成见颇深,想要说服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良久,李岩抬起头,目光第一次直视向太子,看向那个略显稚嫩,但却雍容尊贵的小小人儿,声音悲凉:“殿下的厚爱,罪民感激不尽。然染黑的白布,不能恢复原先的洁白,折断的竹子,再难长出过去的节气。罪民已经从贼,罪孽深重,能苟活这么长时间,已经是殿下的恩赐,罪民不敢再有他想,望殿下成全!”

说完,再一次拜伏在地。

这是拒绝了。

他身后的红娘子却是惊得抬起头,眼眶中都是泪水。

她夫妻能不能活命,全在太子的一念间,现在太子不但是给出了活路,而且要重用,但李岩却不从,作为妻子的她,想要劝,但又知道劝不住。

朱慈烺脸色沉了下来,李岩的顽固,超出他的想象,都到现在了,居然还不归顺朝廷,难道是想要为闯贼李自成殉葬吗?这么多的苦心和礼遇,难道都白费了吗?李岩,你是铁石心肠吗?

一股怒气瞬间从胸腔中澎湃而出,一时,朱慈烺几乎忍不住就要令人将李岩推出去斩了,一了百了。或者像罗汝才一样,押到京师,交给朝廷处置,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现俘阙下,凌迟处死。

站在朱慈烺身后的田守信和巩永固都是怒,两人觉得,李岩真是太不识抬举了,太子殿下都亲自屈尊纳才,要重用于你了,你竟然拒绝,你是脑袋锈掉了吗?

不过,朱慈烺还是冷静了下来。

为君为将者,最怕的就是怒。

所谓君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怒气会让人丧失理智,失去判断力。

清代名臣林则徐少年时性情刚烈,脾气急躁,其父林宾日亲笔写下“制怒”二字悬于林则徐的书房之内,并为其改名“则徐”,意思是要他控制脾气,处事舒缓,其后林则徐就将“制怒”当成座右铭,时时警策自己。

康熙赐雍正的座右铭,“戒急用忍”,也有此中意思。

朱慈烺站起来,在案后踱了几步。

他隐隐意识到,李岩的顽固,可能跟弟弟的身死有关,李岩对弟弟心有歉意,在弟弟为自己而死的情况下,不愿意独活。

李岩不能放,免得被有心之人利用,尤其是在李自成还没有被剿灭的情况下。但也不能杀——古来的仁君,都秉持不杀人,少杀人,朱慈烺不敢向他们看齐,但总想着尽可能的少杀人,尤其是李岩这种有才德的人。与之相反,对那些祸国殃民的勋贵王族,从朱纯臣徐允祯,一直到最近的福王和秦王,他始终都抱持着必杀之心。

想一想,朱慈烺心中有了主意,目光看向李岩,冷冷道:“李岩,你跟随李自成,为祸中原,罪孽深重,一死难以赎罪。我听说这几日你在医务帐留连,想必你对医术颇有兴趣,既如此,我就罚你一生学医,治病救人,以赎前罪吧。记着,没有我的允许,你一辈子也不能离开军营!否则,我必不宽容。”

听到太子的处置,李岩愣了。

哀莫大于心死,他抱了必死之心,在忤逆太子的情况下,他以为太子必然会大怒,但想不到,太子居然忍了他,一辈子不能出军营的惩罚听起来很严厉,但其实却是一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