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三年后,东出!(第2/3页)

一套又一套被吕阳讲出来,核心就是将“汉中”的当地人用各种手段迁徙走,再从汉国的其它区域转移人口到“汉中”定居。

吕武还以为吕阳会提出分化收买再消化的建议,一边听着,一边心里想道:“他还是没有改掉粗暴的性格,遇事缺了一些怀柔思维啊。”

单纯的暴力只会引发更多的暴力。

单纯的怀柔则是会令一些群体觉得软弱可欺。

吕武耐心听吕阳讲完,说道:“太子岂不知刚柔并济之道?”

吕阳答道:“彼不知我,我欲谋划蜀,无甚时日耗费。”

好像也是呀!

刚柔并济需要花很长的一段时间,还不一定能够取得什么成效。

汉国要在大举东出之前拿下“汉中”、“巴”地和“蜀”,没有几十年的事情去进行操作,一味的强硬变成了最能节省时间的手段。

吕武又问道:“太子欲将迁徙往何处?”

吕阳答道:“臣以为彼为奴,可赏赐于有功将士,余者国属。”

哦,原来不管是使用武力抓捕,还是骗出来,反正那些人都会成为奴隶,不是要迁徙到一个集中的地方让他们过日子?

单纯从手段上来看简直是残暴到没边了,根据汉国当前的形式来看则是最为快捷有效的处理方式。

会不会逼“汉中”当地的全部人反抗汉军?当前的情况是,现身的汉中人几乎全是汉军的敌人,没有出现的汉中人跟不存在没区别。所以吕阳的处置看似粗暴,实际上是最为符合汉国当前需要的策略。

如果吕阳想要将“汉中”的当地人迁徙再集中安置,作为君王和父亲的吕武会感到无比失望。

认清的确应该快刀斩乱麻的吕武心态变得有些复杂,认识到吕阳越来越符合自己继承人该有的模样,一方面又会产生另外一些疑惑。

“为父予你三年。”吕武给三年的时间不管是处理好已经攻占的‘汉中’,还包括了吕阳夺取古蜀国的国祚。

吕阳得到能出战的机会,一脸自信地说道:“孩儿必不使父上失望!”

历史上司马错花了十个月的时间攻占巴蜀,前提是古蜀国和巴国早就有了长久消耗,并且还是古蜀国主动邀请秦军入蜀。

当前的年代,古蜀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他们还没有完全消灭蜀地的敌人,实力未必比历史上司马错进军时期强多少。

吕武之所以给吕阳三年的时间,觉得吕阳发生了好的转变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因为时间提前,蜀地的交通远比司马错带着秦军攻略巴蜀更加糟糕,巴蜀的形势也是更加错综复杂,再来就是汉国动用的兵力更少了。

因为吞掉了韩国三分之二的疆域,使得汉国向东扩张了三百来里,原先的布局等于有了新变动。

目前汉国需要提防楚国可能出现的反扑,还要对荀国造成足够的压力,再来就是防止韩起狗急跳墙,更有范国的范鞅在选择上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最多出动一个“军”征讨巴蜀已经达到极限。

攻占下的“汉中”已经有两个汉军“师”了,另外一个“师”则是在“天泽水池”的上游待命。

吕武赐予吕阳兵符和节牌,一个月后吕阳带着自己的属僚出发了。

那啥,三年后吕阳会不会玩一手带兵进京逼宫的戏码?

而在吕阳出发之前,作为三代的吕政也带着队伍东出。

在吕政出使吴僚的这一件事情上,吕阳多次表示担忧,还是没有能够让吕武改变主意。

第一次出使的吕政并不独要前往吴僚处,他将先去范国,再去荀国,然后才是前往吴僚所在的淮南。

这也是汉氏子姓第三代的首次亮相,吕政能取得成功固然可喜,没有什么成果也是在向诸侯昭告汉氏子姓的政权稳固。

什么意思?没有太特别的意思,吕武早就不是那个孤家寡人,国祚方面能够选择的继承人非常多,能够任事的子孙也是不少。

只是汉国跟其余国家真的很不一样,其余诸侯几乎全是公族政治,吕武对待自己的子嗣则是显得很不一样,把他们丢到中枢之外,压根就没有二代在中枢掌握权柄。

因为这一点,不少诸侯等着看吕武笑话,一些诸侯则是好像发现了强国的“密码”似得。

熊围就是有自己解读方式的诸侯之一,他看到汉国没有公族大肆掌权,国家却是以极快的速度在发展壮大,得出一个公族是害虫,阻止中枢掌握更多人口和资源的结论。

在那种认知下,也是熊围面临的情况不一般,他在朝堂上展露出谋求变法的态度,不等公子罢敌从汉国归来,派出另一支使节团前往“长安”要获得汉国在楚国变法上的支持。

简而言之就是,熊围知道楚国跟汉国是一种竞争关系,然后他还是请求吕武能够派出人手指导楚国进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