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底裤给扒了干净

总部首长这番话说得很重,地空导弹部队的领导张了张嘴还想要解释什么,可话到嘴边愣是没说出来。

没办法,总部首长说的没错,真龙Ⅱ只是一款雷达隐身测试验证机,除了验证雷达隐身的气动布局外,最主要的作用便是为部队提供一款具备隐身功能的测试飞机。

毕竟新三打三防已经叫了那么多年了,尤其是打隐身战机这个重点,理论研究没少做,但真正的实践却几乎没有。

不是不想做,而是没有合适的测验目标没法做,这就限制了国内下一阶段军队现代化建设。

特别是陆军合成化、海军蓝水化以及空军的攻防兼备化都受到很大影响。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解决不了对隐身目标的攻防,就等于是没有制空权,没有制空权无论你的坦克装甲车多么犀利、水面舰艇多么雄伟、战机的数量多么庞大,都跟一堆堆的肥肉一样,只有被人宰割的命。

因此想要推进下一阶段的军队现代化建设,就必须解决对隐身目标的攻防。

特别是贝尔格莱德海外大事件后,总部对隐身目标的攻防更是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不但重新评估二十号工程的各项技战术指标,而且开始寻找一种能够模拟隐身目标的航空标靶,从而测试陆海空以及二炮部队究竟在隐身航空器面前究竟是个什么成色。

原本总部是想做个具备隐身气动布局的无人靶机,不过当军内大领导和总部首长当初视察腾飞集团时发现腾飞系在真龙Ⅱ验证机上各种的骚操作后,觉得无人靶机未必有真正的有人驾驶飞机来的有效果。

于是便要求腾飞集团在真龙Ⅱ验证机的基础上,做一个简化版的雷达隐身测试验证机,用于对部队各军兵种的防空作战体系进行测试、验证以及评估。

当时的真龙Ⅱ验证机主要是作为老总师二十号工程的验证机,用于下一代作战飞机的气动布局和材料方面的实验验证。

除了气动布局看着像那么回事儿外,其他的方面都很一般,如若不然,当初忽悠阿卜杜拉亲王掏钱购买总装生产线时也不用远远的飞过来来一个所谓的惊鸿一瞥了,以庄建业的性格早就拉着阿卜杜拉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技术。

因此对于总部的要求当时的腾飞集团还是有点儿小担心的,毕竟真龙Ⅱ成熟度并不高,若是总部忽然间提升技战术指标,以当时的腾飞集团的技术水平未必能接的下来。

事实上,担心的何止是腾飞集团,整个业界都被总部这一次并不公开的军备采购牵动了神经,要知道当时关于下一代作战飞机的性能指标和最终布局还未定型,成功集团和东北航空集团为了争夺这个超级大单还在暗中较劲儿。

这个时候半路杀出来个程咬金,任谁脑袋不懵,然后就自然而言的开始浮想联翩,是不是总部又要引入另一个参与者了?下一代作战飞机的会不会出现变数?腾飞集团是要入局了?

不排除总部当时真的有这个想法,毕竟当时国内做类似验证机的就腾飞集团一家,即便在技术上并不成熟,可对于急需这类装备的部队来说,如果能找个具备隐身作战能力的作战飞机进行一个过渡也不是件坏事儿。

基于此,部队方面对真龙Ⅱ验证机的测试非常严格,基本参照的就是大规模列装的要求去做的。

只不过经过测试之后发现,真龙Ⅱ与部队需求相差甚远,就拿作战半径来说吧,真龙Ⅱ只有可怜的400公里,而部队的需求是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达到1500公里以上,只有这样才能在紧急的情况下进行长途奔袭或是在某一空域长时间滞空埋伏。

显然真龙Ⅱ在这点上远远不够。

其次便是真龙Ⅱ在隐身的处理上还是不尽如人意,部队想要的是一款类似F-22的真正四代机,而不是一款凑合的伪四代机。

如此情况下,真龙Ⅱ的升级之路便被彻底的堵死了,不过总部虽然没有中意真龙Ⅱ,却依旧以5800万人民币的价格采购了八架真龙Ⅱ,尽管不符合部队的期许,却可以作为各部队测试机用一用。

于是腾飞集团在真龙Ⅱ的基础上做出一系列的改进,比如说将尚未成熟的DSI进气道换成了传统的平行激波进气道,发动机由尚待验证的WD-64SUV,换成了更成熟可靠的WD-62涡扇发动机。

当然了,最大的改进还是在载油量上,400公里的作战半径的确太少了,作为验证机还算凑合,可在部队里这点距离实在是不够看,于是腾飞集团重新优化了真龙Ⅱ的内部油箱,使其作战半径由400公里提升到了800公里,勉强算是满足部队的测试所用。

说实话当时的总部对腾飞集团的一系列改进多少还是有些微词的,别人的飞机越改越高大上,腾飞系可好,好好的真龙Ⅱ是越改越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