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一起造新运十

宋长征开始随波逐流,祁宏自然敌不过庄建业的然磨硬泡,很快就答应让腾飞集团的技术人员过来瞧瞧。

这倒不是说宋长征和祁宏真的被庄建业几句话给洗脑了,认准腾飞集团这一棵树彻底吊死,其他的办法该想还要去想,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多几条道路总不是坏事。

更何况,飞机维修又不是修自行车,师傅过来三两下就弄好了,普通的也要个十天半个月,复杂的一年半载也是寻常。

这么长时间,宋长征和祁宏足以把腾飞集团转个遍,到时候腾飞集团能不能承担维修任务,再下结论也不迟。

庄建业对此到不在意,这几年腾飞集团转向基建配套,不等于停下技术发展的脚步,只不过相较于前些年集中于型号上的集中体现,近两年腾飞集团更注重基础上的创新和突破。

借用武侠小说的说法就是,腾飞集团更注重内功的修炼,所以取得的成果除了某些允许公开的学术论文外,外界根本就不清楚腾飞集团到底怎么样了,都以为这个曾经航空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就要变成包工头子了。

但事实上这些年腾飞集团在航空方面一直在扎实的前进,以林光华为核心的团队不断打磨先进轻型运输平台,如今已经在紧锣密鼓的测试,基于此类平台的衍生型号已经提上日程。

赵教授带过来的直升机团队,依托腾飞集团的高端航空加工能力,在相州厂成功复活了直6,并以此为基础衍生出“小叉车”和“空中皮卡”两个改进型号。

除了这两个大项目外,庄建业这两年还启动了另外一个项目,那就是将腾飞集团售后服务部门单独拆分出来,成立全新的腾飞航空修理厂,由出身运十团队,如今担任腾飞集团副总经理的乔士明负责。

说起这个乔士明,在运十团队时就是个不显山不漏水的人,属于丢到人堆里就认不出来的那种,再加上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就更加不受人注意。

用当初运十团队负责人的话来说,小乔这个人比起做技术,更适合当间谍。

就是这么个跟透明人似的存在,却承担着运十项目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承重结构的设计。

这样的人绝对是人才中的顶级人才,属于团队崩溃,也能继续逆行而上的牛X存在,所以当上级解散运十团队,其他人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时,乔士明却被数家航空制造企业争抢。

甚至还有一家美国的航空巨头给乔士明开出二十万美元的年薪,以及全家加入美国国籍移民美国的优厚待遇。

当时的腾飞集团还是腾飞厂,也加入了对乔士明的争夺,按理说那时的腾飞厂别说跟美国的巨头比了,就是跟国内的大厂相比也是弟弟级的,根本是没任何机会的。

但最后乔士明不但拒绝了美国巨头二十万美元的年薪,也拒绝了国内航空大厂的诱人待遇,拎着破旧的公文包跟着庄建业义无反顾的去了腾飞厂。

别说美国人了,就是国内的业内人士都不理解,去哪儿不好,怎么去了腾飞厂?要知道当时的腾飞厂能拿得出手的除了无人机就是航空模型,在业界眼里根本上不得台面,乔士明过去能干什么?给航空模型计算承力结构?

然而不管其他人如何不解,乔士明就是选择了当时的腾飞厂,原因无他,只因为一样东西和一句话。

东西是运十航空发动机的试制资料,庄建业当初在永宏厂试制办资料室时整理出来的,后来腾飞厂慢慢发展起来后,庄建业通过关系从永宏厂将这批资料弄到腾飞厂,作为技术储备妥善的保管起来。

至于一句话,既简单又直白,跟我去腾飞厂,咱们一起造新运十。

乔士明低调,透明,平时不言不语,但不等于说本身没有思想,只是个会喘气的工具人,恰恰相反,乔士明属于认准一条道就直接走到黑的那种人。

直白一点儿就是轴。

所以上级要求运十团队解散,一切人员,一切设备,一切设计全部打散,乔士明嘴上不说,心里是很有想法的,可有想法也没办法,他只是个技术工作者,无法左右上级的意志,只能默默承受。

但那股亲手放飞大飞机的火却始终没有熄灭。

这个时候庄建业过来,给了腾飞厂的野心,也让他看到了希望,自然想都不想奔去腾飞厂,因为其他大厂除了待遇,除了职称就没有别的,甚至连具体的工作是什么都没有。

而腾飞厂却保存着运十航空发动机试制型号的完整图纸、工装和工艺资料,但这一点就胜过那些大厂无数倍,毕竟那些大厂更多的是销毁,只有腾飞厂在尽力的保存。

之后的发展也证明乔士明的选择没错,在拆分运十团队和生产线时,庄建业尽最大可能保留了核心内的精华部分,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腾飞厂销售服务部,从最初维修返厂的无人机开始,到现在对高原鹰B和TM-9的全方位的维修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