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六章 远虑纤图(第2/2页)

参加了《南海协定》的国家,也扩大到了三十多个,这些国家的商船,宁海军市舶司发给了牌照,还必须标注在船舷醒目的位置,准许悬挂大宋国旗,待遇上也和其它普通商贾有区别。

不过他们的船太慢,一般都是豪商们自家的批发大船,更多的零散商人如蒲珊那种,则宁愿搭乘宋国的夔州型,宽敞,舒适,安全不说,最关键的,伙食好。

甚至有一等外国纨绔,什么生意都不做,就是纯旅游纯消费,坐宋船到下龙湾里自己购置的别墅里荒唐一段时间,带着自己喜欢的姬妾在宁海军市舶司的免税店大肆购买奢侈品,竟然也能成为一种风尚。

李舜举特意弄了一艘杭州型来干这个,里边极尽奢华腐败,大赌场日进斗金,模仿蜀中“遨游”的风俗名称,取名为“遨海神舟”。

这船的终点是蕴州,大宋内地是不能去的,即便是这样,已经让海上丝路上的土包子们大呼天堂。

苏油犯不着赚这点钱,不过不妨碍他给李舜举出这主意。

赵顼太坑了,被新宋洲的发现刺激了一把,头脑一发热就从杭州船厂定制了三艘杭州型大舰。

赵宗佑去了一趟新宋洲,感觉这船并不是很适合科考。

科考船不需要太大,能够载重两百吨的夔州型就已经足够使用了。

最佳的搭配,就是一主一副两艘夔州型,加上五艘载重百吨的眉山型。

探索嘛,总会有损失的,不把全部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才是王道。

因此赵顼又大手一挥,花了两万贯在冶州格外打造了一个科考船队,而三艘杭州型,一艘给了市舶司,两艘转给了宁海军使用。

这下好了,加上宁海军自己定做的两艘,五岳舰队凑齐了。

新型的科考船加大了帆体,以获得更高的速度,之所以价格这么高,是因为采用了中南半岛上的优质木材。

如今这支船队也在湄洲修整,赵宗佑用这一支船队,完成了对南半球西风带的挑战,终于在发现新宋洲的第三年,实现了全境海岸线绘制。

尽管小心翼翼地靠近海岸线行驶,狂烈的西风带还是给船队造成了损失,一艘眉山型触礁沉没,全船四十名科考队员,只有二十七人获救,十三人献出了生命。

不过这一次考察,对南半球的风带洋流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有就是,考察船队带回了玄鹄江的特产——黄金。

玄鹄城的军士们,一年下来,在那里淘出了八千多两黄金,而明组岛的囤田军,则炼出了五百吨的镜铁。

船队在湄洲更换船帆,索具,沈括是制图高手,最近正在和赵宗佑一起计算新宋洲的具体面积。

苏油也加入了进去,具体面积还在精算,不过大数已经出来了,七百五十万平方公里足数!

这片四面环海的土地,竟然比大宋还要大!

上边的土著还处于三代时期,而且人数极少,也就是说,那里完全可以成为大宋的后花园!

内地还没有勘测,不过三个地方分别发现了三样好东西——明组岛西边半岛上的锰矿,玄鹄城的金矿,金滩外参天蔽日的桉树林,可以提取不计其数的樟脑!

玄鹄城周围地理和气候都非常适合宋人,水质极佳,土壤肥沃,军士们种植的麦田亩产三百斤,草料丰美,牛羊马匹异常肥壮。

这次换班的军士们,人均带回了五两黄金,在四通银行换得了五十贯,正在湄洲狂欢作乐。

作为军人,这已经不次大胜的获赏了。

不少顾家的军士,决定拿着这笔钱在新宋洲就地转业,因此赵宗佑这次回京后,还要将军士们的家属带去玄鹄城安置。

不过那该是半年之后的事情了。

占城和真腊的风俗,由王者下地,割下第一束水稻,然后大家才能开镰。

这是个传统仪式,父老们来相请,想让小苏探花开第一镰。

苏油同意了,带上了沈括郏亶,还有宗室赵宗佑,在湄洲城郊搞了个开镰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