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不速之客又至
诱敌深入,聚而歼之。这样的战例,古今中外都有不少。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正所谓“昔成安君不守井陉之关,终屈于韩信;诸葛瞻不据束马之险,卒擒于邓艾。”在中国历史上,秦末的陈余,汉末的诸葛瞻,都是拥有地利和兵力优势。但他们都认为光凭着地利了不起就是打退敌人。不如趁着我兵多,舍弃地利,把敌人放进来打,如此,就可以打出歼灭战……然后嘛,自然就是被放进来的韩信和邓艾打出了灭国之战。
如朱由栋这样的放弃缅甸,大踏步后退,把欧盟的陆军放进中南半岛深处,然后本国主力聚而歼之,其实也是在弄险。
大明此时由于海权的丧失,使得海贸近乎断绝。不管是大明本土,还是藩属国,农业或许受到的影响不大。但是工商界的疼痛是非常剧烈的。而商人嘛,都是逐利的。这朝廷不能为他们的海贸生意保驾护航,对朝廷自然就会不满。
之所以这会儿大明本土的商人不闹,一方面是大明最赚钱的产业都有皇家股份。一方面则是大明的大商人们总体还是沉得住气的:且再观望一下,看大明朝廷能不能迅速翻盘。总之,咱们这个皇上近四十年来创造了太多奇迹,如果我们傻乎乎的这时候先下场反对皇上,若是皇上后来迅速翻盘了呢?
但是,假如这个时候大明从缅甸大踏步撤退,很可能就会给国内一些本来就起了别样心思的人一种印象:哎哟,这大明看起来要完啊!这不光是海军打不过人家,连陆军也不行了啊。我们还是早点下了大明的船,去上西班牙的船吧。反正人家又不是要灭掉我大明,只是因为我们现在这个皇帝做事太霸道,抢了人家的地盘,所以人家要求今上退位罢了嘛——如此要求,合理!我们上西班牙的船,不算数典忘宗。而且,一旦两国恢复和平,生意又可以做起来了嘛。而今上退位后,说不得,皇室现在控股的不少赚钱的生意,我们也有机会去参合一脚呢。
所以,一旦大明从缅甸撤退,在政治上的丢分是极重的:一些藩属国、国内的部分商人,以及在朱由栋历次改革中利益受损的官僚,说不定都会跳出来。
但朱由栋反复思考后,还是这么做了。
在他看来,从军事上来说,刚刚通车的中南铁路,运力还是有限。刘招孙在缅甸率领十五个师作战,已经是中南铁路能够保障的极限——再派援军不是不可以,但是铁路的运力保障不了弹药的后勤。
所以,与其在缅甸以劣势兵力与敌人对耗,最终不得已慢慢的被打退。莫不如大踏步撤退,在减少后勤压力的同时,增加对方的后勤难度。
这个位面的军队因为穿越者的原因,都进入冲锋枪和重炮时代了。对后勤的需求是极高的。后勤上本方压力的减小和对方后勤难度的增大。其实就意味着双方参战兵力的增加与减少。如此,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敌人,就有了可能。
至于说因为‘误会’大明陆军战败而跳出来作死的各路小丑?朱由栋早有心理准备:这就是阳谋,就是要引诱你们这些心有二志的家伙跳出来。朕正好借你们的人头震慑一下其他心志不坚的家伙。免得将来朕反击的时候还有人出来扯后腿。
总之,大明现在需要一个大胜仗来提振各宗藩和国内的士气。但要打大胜仗,必须要先冒点风险进行战略撤退。
“众卿,朕的想法是这样。目前,西贼的陆军主要是通过伊洛瓦底江进行内陆补给。这条大江水量充沛,西贼三千吨以下战舰可以畅通无阻。如此,西贼的后勤保障能力极佳。而我大明的后勤,则要翻越掸邦高原……所以,朕意,彻底放弃缅甸,让刘招孙带着他的兵团,后撤到湄南河东岸。这一块地方,山地虽然很多,但海拔都不是很高。既能减缓我军后勤压力,也能为我军提供一定的固守地利。之后,刘招孙就在这里坚守,而我大明本土的主力,则沿着湄南河河谷南下,最后将西贼主力聚而歼之!”
“皇上……”盯着地图看了好大一会后,枢密副使赵率教道:“臣对皇上的方略没有异议。只是湄南河的运输能力比起伊洛瓦底江差远了。根据现在锦衣卫交上来的情报,西贼在缅甸的陆军大约三十二个师,近五十万人。刘招孙那边是十五个师,二十二万余人。最近几个月下来,双方经过多番激战,我方损失了三万多人,西贼的伤亡应该只高不低。若是如皇上所言,要打一个大的歼灭战,臣以为,起码要动员六十万以上的士兵。这就意味着本土这边要开进去差不多三十个师。而湄南河……”赵率教摇摇头:“臣大致估算了以下,这条河流,只能承载起十到十二个师的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