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秀宁出兵,元军渡江!(第5/6页)

乃颜点点头,“这么说,只要快速渡江,在叛军水师集结前渡过,就没事了?不过,我听说叛军水师很强,封江也封的很死。我们动作再快,也免不了会遇到几艘战船拦截,估计损失不会小。”

突藏道:“能过去八成人马,就成功了。打仗,哪能不死人?大汗不是答应过几位大王么?过江后随便你们。”

“好!”乃颜一拍大腿,“那我们就听你安排了突藏。也不干叔叔,当年渡过金沙江,从宰杀牛羊到渡江成功,用了多少工夫?”

革囊渡江先要宰杀牛羊,这宰杀很有技巧,除了脖子和四肢,整张牛羊皮是都没有缝。

然后再用鼓风车把牛羊皮吹成鼓鼓的气囊,扎上口子。再把气囊绑在马的身上。渡江时,马在水里游,人骑在马上划水,帮助马加速。

马本来就会游泳,也能驮人游泳。但是,马的游泳距离有限,在江中不会超过一里,要是驮人,那距离就更短。

可要是马身上绑着气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那样的话马就不会沉入水中,马头会露在外面呼吸,加上马背上的人帮助划水,就能大大增加渡江距离。就是马累了,也可以停下来休息。

但是,这个方法的弊端也很明显。一是无法携带辎重补给和重武器过江,几乎就是孤注一掷,一旦不能快速取胜,那就会矢尽粮绝。

二是渡江时难以反击敌人,无法防守布阵,一旦对岸有敌军,就会损失惨重,甚至全军覆没。

听到乃颜的问话,也不干回忆了一下说道:“渡江很快,也就半刻钟功夫。慢的是做革囊,足足花了一个时辰。不过,前后加起来也就一个时辰出头。”

突藏道:“那就在这里宰杀牛羊,把皮子带走就成。这里宰杀,已经不怕传到叛军的耳朵让他们起疑心了。”

这里离渡江地点只有几天路程了。别说叛军未必知道宰杀牛羊,就算探到,也来不及阻止了。

“好,那就在这里宰杀!”乃颜立刻下达宰杀牛羊的命令。

一个时辰后,所有的牛羊都被宰杀一空。肉都被分了带走,骨头就地掩埋。

元军为了怕被唐军水师发现,并没有靠近江边,而是离江边数十里。

……

“将军!王后急令!”

驻扎在江宁(南京)的长江水师大营,崔秀宁派的信使六百里加急赶到。

长江水师指挥使韩韶看了崔秀宁的密令,顿时神色大变。

“传令!放炮示警……”

“轰轰!”长江水师的旗舰上的六斤弹炮轰向,一道道旗语发出,越来越多的战船开始聚集,往西而去。

而其他信使,也骑着快马望浔阳(九江)等地而去,通知那里的水师东来拦截。

可问题是,水师在江上的速度实在慢了些,韩韶就是再着急,也无法更快了。

王后虽说是一个可能,并没有肯定,但韩韶的直觉感到,王后说的可能应该会发生。

一定要赶在元军渡江前,拦住他们!

与此同时,防守江宁城的两千唐军新兵,也被派出一千多人,匆匆西去。领兵的只是一个团总。

三天后,崔秀宁急行军四百里,终于赶到芜湖县,可是离长江岸边还有二十里。

三万兵马人人疲惫不堪,崔秀宁原本明媚的眼睛此时也布满血丝,两腿的内侧,都被磨破了。

到后来,她只能下马步行,部下再劝,她也坚持不坐马车。

崔秀宁前来的消息,当然早就惊动了芜湖县令王福生。

王福生派来迎接崔秀宁的县衙官员,早就等候在驿站。

“微臣芜湖县丞刘九郎,拜见王后殿下!”刘九郎是海东老人,当然是认识崔秀宁的。

“刘县丞,长江对岸可有动静?”崔秀宁劈头就问。

刘九郎道:“暂时还没有,不过王县令已经召集了本县和两个邻县六千青壮民夫,在江岸巡防,附近的战船,也通知了,请殿下放心。”

崔秀宁松了口气,道:“没事就好……”

刚刚说到这里,忽然前面官道上銮铃急响,同时刺耳的锣声传来,同时马上骑士大喊道:“元军渡江,快快拿起农具到江边守江!县令官人急令!”

崔秀宁脑袋嗡的一声,想都不想就翻身上马,“元军来袭,快!迟了就来不及了!”当先纵马奔驰。

石珊瑚等侍卫一起跟上。三万乡勇干脆跑起来。

此时,不到两里宽的江面上,数以万计的元军突然下水,往对岸而来。

已经聚集起来的几十艘战船,正在拦截,船上的水兵纷纷放箭,射杀游过来的元军。

原来,元军来到巢湖后,一分为二,七万人继续往西,七万人南下。乃颜率领七万人南下,在距离江边十里处停下制作革囊,绑在战马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