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从不曾灭亡的六国(第2/3页)

因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叫爵位,没有相应的爵位,就是做不了这个官。

而在秦国境内,认字的人并不多,科举制只怕发挥不出太大的作用,可即使如此,在封建时代,科举制算是最先进的官吏选拔制度,赵括很早就曾提出科举制,当战争结束,天下太平,没有办法通过战争来获得一大批官吏的时候,科举制就能用上了。将科举制与后世的公务员考试结合起来,倒是能实现一些。

等到战争结束,赵括肯定是要将这个国家转变为正常的国家,而不是保持着军队的样子,要将耕战体系改成战耕分离体系,赵括脑海里的想法很多,吕不韦正好这些年里也是在想着制度过渡,两人有很多的共同话语。吕不韦长期担任国相,比起赵括,他更清楚秦国如今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赵括每天到家都比较晚,而艺也总是准备好饭菜,等着他回来……扶苏的学业渐渐变得繁重,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而他心里充满了无数个困惑,总是希望凑到赵括的面前,赵括则是微笑着解答他的困惑,赵括给他讲了很多很多的小故事,而比起赵括,艺就更加偏爱扶苏了。

扶苏很喜欢待在赵括这里,不愿意回家。

燕国平定,灭亡楚国的想法,也在咸阳愈发的盛行。

坐在赵括的府邸里,启看起来有些憔悴,他是很憔悴,最近这段时间,他常常会跑来拜见赵括,见到赵括之后,他什么也不说,就只是坐着。启从小被丢弃在秦国,没有享受过任何父爱。赵括对他非常的亲近,将他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艺笑呵呵的拿出饭菜来,放在两人的面前,两人跪坐着,吃了起来。

“武成侯……赵国灭亡的时候,您心痛嘛?”

启忽然问道,艺一愣,继续低头吃着饭,赵括却放下了手中的饭菜,他似乎看明白了些什么,他笑了起来,摇着头,说道:“不,我并不难过……”

“可是从此天下就没有赵人了……”

“怎么会呢?这就要涉及到一个民族认同和区域文化的问题了……”赵括顿了顿,方才说道:“天下一统,天下都是秦人?不,天下都是华夏人,这个华夏,就是我们的共性,作为楚人的民族不再,取代他的是一个统一民族,华夏民族。楚人不会作为一个单独的民族出现,可是楚文化一定会在区域内继续繁衍。”

“这会转变为一个区域概念,地区人文概念……”

赵括说的很认真,启只是看着他讲述着,“诸国本就一体,之所以会出现文化差异,是因为所处地区不同而已……您完全可以放心,楚文化会传递数千年,各地独特的口音,那特有的文化,并不是大一统所能消磨掉的……你可以相信我,我见过,数千年之后的楚地,各地还是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哪怕有着统一的语言,也是这样,我都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您……”启有些懵,他看着面前一本正经的赵括,什么叫数千年后的楚地啊,他心里明白,赵括这是在安慰自己。

他苦笑了起来,摇着头说道:“如今各国都听不懂楚语,认为楚人都是蛮夷,难道数千年之后,楚地还是蛮夷嘛?还是说着六国都听不懂的话?”

“哈哈哈,您可以相信我,的确是这样的,那一片的楚蛮骨子的楚文化就是没有磨灭啊,固执,悍勇,自大,哦,对了,还是一如既往的看不起六国百姓。”

启终于忍不住的笑了起来,笑了很久很久,笑出泪来。

“那其他地区呢?难不成只有楚地如此?”

“齐人还是爱搞学问,挥笔弄墨,燕人还是喜欢喝酒吹牛,秦人还是吃着他们打仗用的烤饼,还弄出了新花样,赵人还是好斗成性,韩人一如既往的勤劳,魏人嘛,我没有去过,不太清楚……哈哈哈~~”

秦国的将军们,都非常渴望能得到封君的位置,也就是关内侯的爵位,可是这爵位被赵括提得有些狠,从前,能打上一次漂亮的战争,是可以成为关内侯的,如白起那样,可是如今呢,想要拿个关内侯,要么就是将匈奴东胡这样的强大敌人给打碎,要么就是灭亡一个国家,要么就是有个灭亡了好几个国家的父亲。

赵括灭的太狠,如今就剩下楚国和齐国还在,而将领们为了得到讨伐楚国的将位,明争暗斗,庙堂都不再像从前那样和睦了,灭亡楚国是一个非常大的荣誉,任何一个人,或许都可以通过这个荣誉来得到关内侯,乃至彻侯的位置,没有人愿意拱手送给别人,王翦想要成为彻侯,蒙武想要关内侯,李牧想要关内侯,司马尚想要,赵康想要……

总之,将军们吵得不可开交。

这让嬴政有些头疼,坐在庙堂里,看着跃跃欲试的将军们,嬴政头一次觉得,将军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