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3/4页)

赵志宣与孟浩在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上,终究没有打开10秒10的成绩。

其中,赵志宣虽然在半决赛中刷新了个人pb,跑进了10秒13,但在决赛中出现状态起伏,最终以10秒21的成绩,败给了孟浩,获得了亚军。

是以,组员中,除了苏哲外,剩余人员的训练重点,都集中在4*100米的接力跑上。

此时,短跑组的协同教练张烨正在不断回看接力队的合练情况,眉头锁死,显然队员的训练效果并未能达到预期。

4*100米是当前田径队中唯一能够迈入世界级赛事的集体项目,在过去的几年中,4*100米的国家队也凭借着陈志的带领,在亚洲获得过较好的成绩,甚至在上一届奥运中,还曾跻身前五。

但是随着队伍中原有的老将刘汉江退役、陈志受伤后,当前的4*100米田径队可以说是到了近几年中最弱的时期。

本届世锦赛,田管中心已经考虑过老将刘汉江退役和陈志受伤未能参赛带来的影响,对于本次世锦赛的参赛目标已经调低至进入决赛、保七争五。

但是如果想稳稳地进入世锦赛的决赛,目前的这支队伍,至少要跑出38秒50以内的成绩,才能在比赛之中有所保障。

目前暂定的4名正选队员中,赵志宣个人pb/sb(赛季最佳)10秒13,孟浩pb/sb10秒16、10秒17,王钦个人pb/sb10秒18、邱新楚个人pb/sb10秒19。

理论上,四人的平跑成绩最佳状态已经可以到达40秒67,但在实际训练中,目前最佳成绩暂时还在38秒70上下徘徊。

四人中,成绩与速度较为稳定的只有赵志宣与孟浩二人,同时两人也是4*100的短跑队老队员了,在常规状态下,他们两人基本可以将平跑成绩稳定在10秒20上下,同时交接棒技术也已经较为成熟。

而暂时作为正选入队的王钦和邱新楚二人,在平跑上的发挥就十分飘忽,状态好时能够连续跑进10秒20,但也有可能下一秒,两人的成绩就滑落到10秒35开外。

为了稳定两人的平跑成绩,苏寅生已经准备了一系列的预案。

而同样在队伍中训练的王铭、江中岩、孙伟同,这3人的状态倒是较为稳定。

其中,王铭与江中岩训练中的平跑成绩,基本能够维持在10秒30上下,孙伟同则在10秒40之内,偶尔跨过10秒35的关卡。

在观察了5个训练日后,苏寅生、张烨等人对已有的队伍进行了重新的整合,所有成员划分为2个不同的组合。

分别是:

第一组:赵志宣、邱新楚、孟浩、王钦;

第二组:赵志宣、王铭、江中岩、孟浩;

之所以拆分出两个不同的组合,也是邱新楚与王钦在个人状态上的飘忽给教练组带来的压力所致。

当前,这两个组合各有优劣。

第一组的成绩,在邱新楚与王钦状态较好时,可以直指38秒70,但若两人状态不稳,则随即跌落至39秒上的成绩。

第二组的成绩则与之相反,始终稳定地保持在38秒90上下,同时随着训练的增加与默契的增强,成绩在小幅度地向上攀升。

在两个组合中,可以说都缺乏像陈志那样的定海神针级别的选手。

在过去的赛事中,赵志宣第一棒起跑可以保证一个不错的第一棒成绩,有陈志坐镇第二棒后就能迅速与其他队伍拉开距离,同时,经验丰富的老将刘汉江坐镇第三棒,他的弯道技术极佳,状态稳定,通常能将优势保持不至落后,最后有孟浩全速奔跑、冲刺第四棒。

这样的黄金组合,在过去几年中,为中国的4*100米接力跑带来了一个成绩高峰,但在本次的接力赛中,教练组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在拆东墙补西墙。

王钦、邱新楚两个选手,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弯道跑技术,但是技术上相对还是有所缺失,故而教练组最终将一直跑第四棒的孟浩调整至第三棒,将冲刺任务交给了王钦。

但王钦在冲刺能力上并不十分突出,特别是在压力较大状态不佳时,更是让教练组颇为头疼。

第二个组合,虽然保持了赵志宣、孟浩最初的位置,但是王铭和江中岩完全无法取代曾经陈志与刘汉江的位置,整体默契与稳定性虽然尚可,但是爆发力严重缺失,最终成绩更是平平。

不论是这两个组合中的任意一个,真的能保证队伍进入世锦赛的男子4*100接力跑决赛吗?

在犹豫了许久之后,张烨还是再度将手中的资料整理完,递到了苏寅生的手中。

“老苏,还是考虑一下让苏哲加入接力赛训练吧……我们的队伍中,现在缺乏一个绝对核心,只凭现在的两个组合,我们很难跑进世锦赛的决赛之中。”

这一次,苏寅生没有直接拒绝。

事实上,在这几天的观察中,他也已经感受到接力队的情况较为严峻,在拆分出的两个队伍中,都缺乏具备核心统治力的队员,因此在队伍的训练方案上,教练组还在一直反复,难以拿出最终的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