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审判天皇(二)(第3/3页)

再多的血海冤孽那也是朱允炆一个人扛,只要可以为大明和民族攫取更多的生存环境,为后代子孙留下更多的可发展资源,总得有人去付出。

当后世儿孙踩在朱允炆开拓的土地上,享受着朱允炆留下的无尽资源,总没有道理一放下筷子就骂娘了吧,就算骂,若是可以骂轻点也挺好。

“日本这个民族汲取咱们的文化的时期主要分三个阶段。”

朱高炽边走边解读着:“先是秦汉的先民期,继而是盛唐、再后来便是本朝,而恰恰是咱们的宋元时期,日本反而跟咱们没有什么文化交流。”

一旁的参谋官严肃起来:“他们学走了咱们先民时期和本朝的开拓精神,而主动摒弃了一些诸如谦恭忍俭让的怯懦性格。”

“因为日本很小!”

朱高炽正声道:“他们国土太小、资源太少,必须要争,必须要抢,加上地动不断、海灾不息等外部灾祸的原因,迫使他们不能让、不能退。

必须争、抢,不然,就要饿死。

他们不侵略别人,就整天杞人忧天的担心自己民族的毁灭,所以他们从秦汉时期学到咱们的文化和了解咱们先民的丰功伟绩后奉为民族发展的圭臬,并以此塑造了他们的民族特性。

而宋元时期的儒学,日本是不可能去学的,所以被摒弃掉。”

一众围着朱高炽前行的人群都沉默下来。

“朱阁老的意思,这条狼是咱们自己养出来的?”高肃接了一句,语气里还是不太认同:“他们行事残虐、暴戾成性,所作所为宛如野兽畜生,甚至比野兽还无人性。”

“环境造成的罢了。”朱高炽摇头:“咱们给他们的民族文化扎了种子,继而长成了这个样子。

日本跟朝鲜不一样,朝鲜跟咱们陆路接壤,千年的儒学文化是持续有交流的,所以朝鲜跟咱们几无区别差异,而日本隔海相望,海上又风波不断,这自然限制了交流。

而且你们也不要全部以战时的有色眼镜来看这个民族,认为这就是一群完全没有人性的野兽。

先唐时,文风正盛,也带动了日本的文化繁荣。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这句诗就是日本人写的,而后,日本的贵族渐渐也养成了写诗作词的习惯。”

“这倒是真的。”

薛恪在一旁附和了一句:“从大阪到京都之战,阵亡日军将领过百,几乎每一个都写了绝命诗,这些绝命诗既有一诉忠心的,也有写给自己妻儿的,用词或豪迈、或凄婉、或深情,不一而足。”

“君父在《建文大典》中提过矛盾论观点,说万事皆有矛盾面,在祖先的太极阴阳论上加以肯定和更清晰的阐述。”

比起一众武官,朱高炽看待问题显然更加全面:“日本这个民族有劣性也有良性,有让人恨不得全部将其毁灭的暴行,也有值得取鉴学习的地方。

就如他们的性格更加坚韧,更虚心好学,所以他们的进步速度极快,只不过他们往往在进步后就会滋生更大的野心和侵略欲。

我此番奉皇命来日本,就是为了妥善处理日本的战后事宜,试着看能不能有更利于大明、更利于明联的处理方法,如果可以用温和的手段来实现君父对日本接下来安排自然最好,若是行不通的话,那就全部交给薛帅了。”

众人都明白过来。

日本这个民族为大明带来的问题若是解决不了,那就干脆解决这个制造问题的民族。

说了不听就打、打了不服才杀。

君雄雄一国,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大明。

生存还是毁灭,要交由日本自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