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余子俊(第2/2页)
除此之外,陕西常年大旱,更是家常便饭了。
这还是大而化之的说,很多细节更是触目惊心,日本有一个师团长在二战之中要求士兵吃草进攻,很多人都嘲笑他。
但是如果细看陕西百姓的生活,野菜何止是半年之粮,根本是吃野菜之余,才能吃上几口糜子。
这不是在吃草吗?
朱祁镇几乎不忍听了更悲惨的,在天灾人祸之下的人伦惨剧。即便是朱祁镇已经尽力赈灾了,但是国力就放在这里,他能做的事情,其实是相当的有限的。
朱祁镇说道:“余卿,你从陕西来,陕西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
余子俊说道:“修铁路。臣来京师这几日,以及细细考察了京师周围的铁路。如果有一条铁路直通西北,可面百姓转运之苦。”
“而且臣问过京师的价格,煤一石居然能卖上一钱,隆冬之际,甚至可以数钱一石,而西北有不少地方,煤就是泥土一般的东西,只要能运出西北,足以让百姓安居乐业。”
“还请陛下念及陕西数百万百姓,降此天恩。”
余子俊也知道铁路耗费一定是非常之大,近乎哀求道。
朱祁镇叹息一声,他觉得大明之中还有不少大臣是实干家。于谦治理陕西见朱祁镇的时候,就希望修建驰道。
而余子俊而今求朝廷修建西北铁路。
两人的举动,近乎同出一辙,可以看出来。或许他们并不知道要想富先修路。但是他们已经有行动践行了这一点。
铁路就在北京边上,不知道多少官员看见了。
潜移默化之间,强烈反对修建铁路的人已经很少了。
但是朱祁镇最大难题,已经不是反对修建铁路的大臣,而是钱。
铁路造价,一里最少一万两。这还没有说别的。如果综合计算,一里铁路就不只是一万两了。
大明需要修的铁路有多少,即便是沿着而今的驰道布局修建,且不说人力物力,单单说财力,就是一个将大明给卖了也做不到的事情。
朱祁镇扶起余子俊说道:“余卿之意,朕已经知道了,只是而今国库空虚,这一件事情只能放一放了,不过陕西遇见如此大难,朝廷也不好不有所表示,朕这就下令,免除陕西一省三年赋税,受灾的地方自然是要免税的,没有受灾的地方钱粮留给陕西地方支用。”
朱祁镇给出这个优惠也是相当不错了。
戏文之中,才有那种免三年钱粮的段子,一般来说朝廷最多免当年的赋税,来年征收不上来,才会继续免的。
毕竟朝廷也是要吃饭的。这也是江南有一笔大银子入国库,朱祁镇才能大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