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章 西域地区的三个都护府

西域需要大量官员的进驻,也需要一部分移民。

河西四郡原本是有很重大的战略价值的。

但是伴随着西域成为魏帝国的真实领土,河西四郡就不是那么需要当做重点发展地区来发展了。

所以郭某人决定把河西四郡的发展优先级,提高山南道和山北道沿线的西域地区来一个重点发展,建设成丝绸商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

耕田种地,种植粮食,给往来客商、军队提供必要的粮食支持。

尤其是军队,西域驻军也是需要大量粮食的,从内地运送未免太缓慢昂贵,所以西域本地生产就是最好的。

除此之外,山南道和山北道的建设也要重新推进,争取把把山南道和山北道联通到大宛国,使得山南道和山北道能连成一线,把整个西域交通盘活。

难度虽然很大,但是在魏帝国的动员力之下,未必就是有生之年。

与此同时,郭鹏还决定开始派人进入青藏高原上进行初步探索,了解一下高原上的情况。

青藏高原上虽然有史以来只诞生了吐蕃这样一个强大的能威胁中原帝国的政权,但也是诞生了的。

伴随着隋唐温暖期兴盛,又伴随着后续的冰期而衰落,吐蕃最终消失,且青藏高原上再也没有诞生什么强有力的政权,可尽管如此,吐蕃也是很有威胁的存在。

郭某人攻取西域之后,接下来所有的精力都要用在发展西域上,实际上对青藏高原上的象雄古国已经是有心无力了。

但是探索还是可以探索一下,搞一些情报之类的,描绘一下地图找寻一下山路之类的,多少,给后人一个参考。

或者也搞一个羁縻政策之类的,来一个象征意义上的统治。

现在这个时候,占据青藏高原纯属吃力不讨好,眼看着小冰期就要到来了,青藏高原可以说是气候极其严酷,发起军事行动,实在没什么利益可以获取。

占据西域还能说是打通丝绸商路有利益可以追逐,占据青藏高原……

再者说了,现在跟旁人说【别看现在这个象雄古国是个辣鸡,再过几百年有个凶悍至极的吐蕃要让中原帝国吃不香睡不好】。

这也实在不是什么能服众的理由。

郭某人微微叹息。

当前这个状态下,他已经打通了丝绸之路,各种意义上都已经功德圆满,能把西域沿线治理好,控制住,再拿下大宛这个桥头堡,建立起汉文化的前线阵地,那就足够了。

至于象雄古国……

还是留它当个藩属国装点一下门面吧。

于是郭某人一声令下,官员团队在延德八年十月的时候开始西进,逐步向西域地区散布开来,然后又派遣使者前往青藏高原,寻找象雄国政府,与之确立藩属国和宗主国的关系。

与此同时,郭鹏在朝中宣布了未来西域治理的规划。

山北地区设北庭都护府,山南地区设安南都护府,两个都护府均为两千石职位。

都护为文职,位同太守。

另设两个都护府指挥使,统领北庭驻军和安南驻军,专管非战时的军事任务,职阶和都护相当,互不统属。

都护府指挥使统兵,需要听从中央参谋部的命令而不是都护的命令,否则都护就是节度使了。

这种事情郭某人可不会接受。

又因为大宛的特殊处境和特殊意义,遂专在大宛设镇西都护府,设镇西都护和镇西都护府指挥使,同样为两千石,一应设置和安南、北庭两大都护府一样。

于是,西域地区的三个都护府就此设立。

之后,便是三个都护和三个都护府指挥使的人选。

西域之地对于魏国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若是不能很好的掌控住,他那么多年的计划就泡了汤。

作为重要的开源之所,西域之地和丝绸之路是中原政权走出内卷的象征之一,这条路不能断,对外贸易不能断,西域南北大道必须要一直掌控在手。

如此,才能有源源不断的钱财来到中国,被皇帝掌握。

皇帝手上有钱才能推动大工程大项目大讨伐大计划,皇帝手里要是没钱,那就要出问题了。

皇商大队,还有丝绸之路,是郭某人留给郭瑾的重要治国权柄之一。

掌握了这条商路,说话才硬气,才能不断的把魏国精英们的视线往外转移,让他们不要总是盯着自己手上的一亩三分地。

而是走出去。

最好借着这个机会和罗马帝国搭上关系,罗马帝国的购买力那是相当强悍,而且对丝绸这类中国产品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上上下下对丝绸追捧不已。

和罗马帝国搭上关系,基本上在这个时代就是开眼看世界了。

知道远隔万里的地方还有一个疆域广大实力强劲的帝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可以作为为帝国倾销产品的最佳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