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出临安

景炎七年,11月15日,江西,隆兴府,玉带河工业区。

经过多年发展,玉带河沿岸的工坊又繁荣了不少,而且与早年东海国工业区曾面对的窘迫不同,这边冬季不会封冻,基于水力的生产可以继续,可谓一大优势。不过,他们并不甘心这样一直依赖水力下去。

“咣!”

在工业区北一处僻静的工坊中,伴随着一声闷响,一台机器上的大飞轮开始转动起来,由于没有负载,很快达到了相当不错的转速,在空中虎虎生风。

远处观看的文天祥见状,不禁击掌喝彩道:“好,好啊!从此以后,蒸汽机不复为夏国独美了!”

这台机器果然是一台蒸汽机!不过它并非本地生产的,玉带河至今也只能做些水力机械,而是从夏国走私过来的。

这并不容易,夏国虽没有正式的出口禁令,但蒸汽机的所有产能都集中在几家大型工业企业之中,所有供货都有迹可查,自己人都不够用,怎么会供应外国?直到近几年,夏国涌现出一批小型民营机械企业,他们虽没有完整的生产能力,却能维护修复既有的机器。这台蒸汽机,就是早年澎湃动力生产的一台新星-180,原本已经报废,后来被修复重新运转了起来。这样的修复货品质很差,在夏国市场一般卖不上价钱去,因此老板才利欲熏心,接受了文天祥秘密派去的人出的高价,偷偷将它走私到了这边来。

这可是全世界除了夏国第一台能自主运行的蒸汽机,意义重大!

文天祥看了一会儿,就转身对身后几个年轻后生说道:“你们可要多看看,跟着张师傅好好学,日后能不能做出我们自己的机器,就要靠你们了!”

这几个后生都是幕府选拔出的优秀子弟,学过新学,会代数、几何,有简单的机械学概念。文天祥对他们寄予了厚望,期望他们能从无到有,为大宋发展出一套机械产业出来……真是沉重的期盼啊。

其中为首一个叫展秋的后生上前一步,对文天祥行礼道:“弟子自知才疏学浅,但为了制置,为了大宋,敢不用命!”

文天祥微笑道:“你们尽管努力,我之后再设法弄些机械、书籍过来,不管如何,总要去做。”

他现在心情不错。上个月高达投夏,局势严峻,他先是在前线坐镇打了最后一战,又将各部撤回江西布防,心力交瘁,如今终于是见到点好消息了。

他又勉励了这个秘密工坊的员工们一番,便回到了自己在玉带区的别院之中。而在院子的客厅之中,已经有一名幕僚在等着了,似乎是有什么事情的样子。

文天祥一见他的面,便主动问道:“可是又有人过来劝降了?”

这些时日来,虽然知道可能性不大,但夏国还是屡次派了使者过来,试图劝说文天祥起义,消除宋国最坚强的一个堡垒。当然,文天祥毫不为所动,连使者的面都不见一个。

幕僚一愣,摇头道:“并非如此,上一批刚走,还没再来呢。”他取出一封信走到文天祥身旁交给他,说道:“是临安来的快信。”

“快信?”文天祥看了看信封上的署名,是“黄家翁”,也正是吴浚与他约定的代号,“原来如此,算算日子,也该有信了,且看看是什么结果。”

这“快信”其实是夏国开办的业务,临安和九江都有夏人控制的商站,自然也有电报可以通信,抵达一端后再抄在纸上送往目的地,便是“快信”。

快信收费昂贵,但比之寻常的通信快上许多,故常有人用来传递急事。电报发送的都是明文信息,夏国开放这个业务,实际上也有收集情报的意图。

一般人未必知道,即便知道也未必在意,但文氏幕府中人都清楚这点,虽会利用快信,却不会直白把话写在信上,而是用暗语记录。

文天祥打开信封后,看到的就是上百个看似全然没有联系的汉字。但不要紧,他很快召幕僚取出一本册子,对着上面将信中字替换为别的字,一封语言简明通畅的信就出现了。

内容并不出乎文天祥的预料,是吴浚抵达临安后成功说服张世杰,让他同意配合文天祥的计划,把官家送到江西去。不过张世杰认为事不宜迟,越晚动手越容易泄露消息,所以约定于12月1日便发动,他自己设法把官家从临安带出来,江西方面只管接应即可。这个时间太紧,等到吴浚亲身回到江西再报告恐怕就过于仓促了,所以拍了快信送来。

读后,文天祥点头道:“虽说仓促了些,但也合理,便如此吧。他们要自徽州走陆路过来,正好徽州驻了两个营,便调过去接引。为防计划有变,信州那边也调两个营过去,一旦他们改道也能接住。此外,原定要东调的几个营也不要停下,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