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修车
1261年,10月21日,东海市,南禾村。
“孙师傅,老孙,在不在?”
祝星子推开一扇木门,走入一个堆满了木料的小院,扯着嗓子喊了起来。
喊了两句,依然没反应。他又往里面转了一圈,这小院和以往不同,没有嘈杂的锯木声,显然是没人在了。
祝星子皱了皱眉头:“这老孙,搞什么呢?大白天的不好好在家干活。”
南禾村是在胜利公社东南边的一个村子,规模不大,但是邻近即墨-城阳大道,近年也算被带动起来了。这孙师傅是村子里的木匠,手艺还不错,以前打造些常见木器谋生,东海商社起来后,做了他们的供应商,为他们制造些车轮之类的零件,听说赚得不少,也学了不少东西。这两年他也做大了,雇了几个小子,一边在村里造些小车、家具之类的大件外售,一边也承接维修业务。
由于离得近,祝星子经常找孙师傅来修理东西,一来二去也混熟了。今天过来,是为了修一辆之前在集市上买的一辆私造的马车。
东海商社在市场上发售四轮马车后,由于这车结构不算复杂,除了轴承也没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而且后来商社也开始对外出售轴承了,于是很快就有人开始仿制。
这些山寨版的四轮马车质量也不能说不好,毕竟能造出这种车的木匠肯定都有多年手艺打底的,不会比东海商社木工组那些二把刀差。一开始,这些质量相对好的山寨车销路还算可以,但随着东海商社自营工坊规模的扩大,却渐渐失去了竞争力。
东海商社的做法,是把马车分解给不同的构件,关键构件自己搞,其余的就发包出去,分别批量生产。这样,单一的木匠只需要专注单一的产品,产量就大增了,即使质量控制的不能说好,但只要数量够多,就能按公差将构件分级,再把合适的构件拼起来。如此一来,不但单个构件的生产效率提高,总体的组装效率也高得吓人。
而单打独斗的木匠,则需要每个构件都自己生产,而且组装的时候还要不断修整尺寸,这样的生产效率如何能与批量生产比呢?一开始,东海马车有溢价的时候还能靠压缩利润空间竞争一下,但是后来随着均价不断下降,再自造马车就无利可图了,有这工夫还不如去给东海商社做外包呢!
在这样的背景下,仍然敢在市场上出售的私造马车,要么是木匠真有本事,要么就是偷工减料了……而祝星子就不幸买到了后者!
虽然买的时候比正品便宜了三成,只有十五贯,但隔三岔五出个毛病,算起来真是亏了。等到后来他再去集市上兴师问罪的时候,那个奸商早就不知道去哪了。
唉,说起来,随着经济的活跃,市场上的这种假冒伪劣产品也不断涌现出来,真是令人头疼啊。
今天祝星子过来,就是找孙师傅修这辆倒霉山寨马车的。可是这老孙家里这么多人,怎么一个都不在,去干嘛了?
他又在院内转了一下,北边的主屋没人,西边的仓库和东边的工坊也没人,只见一台锯床和一台车床摆在里面。想了想,还是把车子先扔在老孙这儿走人吧,反正他也认识,看了之后应该会修的。
祝星子出门把他的马车赶了进来,然后解下马,正准备离开,却见一行人沿着门外的小路走过来了。为首是一辆小车,也没什么畜生牵引着,就这么呲溜呲溜地跑着。
祝星子眨了眨眼,还以为看花了,等到那辆小车走近到跟前停了下来,才看清了这车的结构。这小车是以常见的双轮手推车“平等轮”为基础,在两个把手的位置连了一根横杠,横杠中央又连了一根竖轴,轴底部又加了个轮子,做成了一个三轮车。加装的那个独轮两侧各有一个踏板,踩踏起来,轮子就能动。孙师傅的徒弟孙春子,此时就坐在车壁板上,手扶两侧的把手,脚踏独轮上的踏板,带动整辆车子走起来。
这可真是巧思了,祝星子围着这稀罕物转了一圈,啧啧称奇,问道:“春子,这是什么车?你们自己做的?真是机巧啊!”
孙春子摸着头,不好意思地说道:“嘿嘿,是俺做的。”
“哎呦,春子,厉害了啊,”祝星子一副惊奇的表情,“真是个好东西啊,手艺见长,俺看你这就能出师了。”
“出师个屁。”这时孙师傅带着几个新徒弟走了过来,远远的就大嗓门骂道:“还不是拿现成的东西拼出来的?也就蹬着玩玩,离能用还差得远呢!老老实实干活吧!”
春子一下子焉了下来,祝星子瞪了孙师傅一眼:“怎么就知道骂人呢?春子有想法,不是该多夸夸嘛?呃,老孙,你们这家里一个人不在,都是干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