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狮吼炮(第2/3页)

……

四月廿三,东海堡礼堂。

“……所以,我们目前的火炮制造技术,是肯定无法与工业时代相比的。如果要比较的话,大约相当于18世纪后期的技术水平,不过具体来说又有很大不同……”

东海商社管理委员兼工业部长季国风站在讲台上,对着近200名股东介绍着目前武备组的生产情况。

今年是东海商社登陆这个时代的第四年,也就是三周年了,按照当初改制会议制定的制度,今年七月份就是管委会换届的时候。所以,最近不少人蠢蠢欲动起来,想搞个大新闻,哦不,是实践东海商社的共和制度,竞选下一任首席管委。

自然,他们的最大敌人就是这三年干得还不错的现任首席张正义了。这届管委带领东海商社走过了最初的困难时期,成功在当今的地盘上扎下脚跟,成绩有目共睹,张正义也建立起了威望,连任概率是很大的。

所以嘛,想要击败张正义,就得从打击本届管委的威望开始。从去年底,全体大会上就有了些火气,不时有人贬低或质疑现任管委的决策。到了今年,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不仅是出于派系问题,还是因为现实的资源争夺——财政预算就那么点,花在老张这里一点,老李就少一点,几乎任何议题都会引发一番争执。最近武备组成功量产了75mm的狮吼炮,安全部提交了一个新炮兵编制计划,不出意料果然又吵了起来。作为工业和军事方面的头头,季国风和高正不得不在全体大会上对此事做一个报告。

“既然是18世纪末的技术水平,”此时台下有人打断了季国风,翻着一份资料,问:“根据武备组整理的资料,真实历史上这时候战场上已经普遍应用12磅乃至24磅的大炮了,你们这狮吼炮撑死也就跟四磅炮相当,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出真正的大炮呢?”

季国风定睛一看,原来是文化部的乔玉山,是“宪政派”的一员,最近很是活跃。他正要开口解释,台下的林小雅就嘟囔着打抱不平起来了:“真是不干活就没点斤两,平日屁事不顶,说风凉话倒是本事不小。”

“啪!”此时旁边的主持人饶文辉敲了一下惊堂木,“安静,请按秩序举手发言。”

台下安静起来,于是季国风开口说:“刚才我正要说到这点,虽说我们的总体技术相当于18世纪末的水平,但是细节上有很多区别。我们既有优势,又有劣势,所以造出的火炮不会与那时一模一样。

所谓优势,主要是材料和理念的优势,而劣势,则是技能和规模上的劣势。

相比历史上的前工业时代,我们能够明确有目的地生产精炼铁,这是材料上的优势。同时,我们有着后世的冶金学知识,因此能够针对性地对火炮进行退火和回火处理,之后还可以用水力机械进行精加工。在火炮设计上,我们也可以直接汲取后世的先进经验,我们现在甚至可以根据火药的爆炸规律来针对性地设计火炮造型,这些都是理念上的优势。这些优势能让我们能制造出一些很好的小型火炮,甚至可以优于工业时代早期的同类产品,狮吼炮就是这样的产品。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就无敌了,我们现在在规模和技能上仍然差得远。规模大家都懂,而技能就是手艺、经验,这些东西是不会因为你懂得一些技术名词就一下子学会的。

历史上17-19世纪的欧洲和中国,已经出现了超大型的铸造工坊,有着用几十年的积累建设起来的大型冶炼和铸造设施,有上百名经验丰富的传统工匠。他们看看颜色就知道火候够不够,听听声音就知道铁水是什么情况,用手就能把数千斤的砂子堆成模具,所以他们能铸造出重量以吨计的巨型火炮。

而我们则完全没有这些积累,除了罗老头等少数几个资深铁匠,其它股东和劳工基本都是从零做起的。所以不太依赖铸造技能的小型火炮我们能做得很好,而需要丰富经验和大型冶炼设施的大型火炮则完全做不出来。”

台下众人表情各异,刚才讲到优势的时候有不少人鼓起掌来,但后面季国风强调了一下困难,他们又冷静下来。

乔玉山犹豫了一下,为免太拉仇恨,把“你们工业部干什么吃的”咽了下去,问了一句:“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距,你们工业部没想什么措施改善吗?”

季国风耸耸肩,说:“我们上个月提过一个方案,找一个水力充沛的地方建设一个大型水力工坊,以提升工业能力,但是全体大会没通过啊。”

目前的水力工坊,即使使用改进后的水车,平均功率也很难超过五千瓦,大大限制了水力机械的使用。为此,工业部曾经提过一个极富木工朋克色彩的方案,即把十个或更多个水车连接在一起,建设一个能提供五十千瓦动力的“大型”工坊,以跳过大型铸造需要面对的各种难题,直接过渡到机加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