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狩猎女神(第2/4页)

大公的分析让他身边的人不禁立刻对大公的聪敏睿智一片盛赞,同时也在心里暗暗祈祷但愿那个苏丹的确如大公猜测的那样,对布加勒斯特的那些人看得那么重。

似乎是为了证明卡尔大公的猜测,很快就有人从北波斯尼亚带来了新的消息。

而这一次的消息,是关于奥斯曼人的。

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二世带领着他的军队,与3月3日这一天进抵纳乌萨瓦河,而就在这一天之前,萨格勒布的右岸城堡刚刚向赫尔瓦投降。

进抵纳乌萨瓦河的奥斯曼军队大约有72000人,除了一直5000人的前锋已经提前渡河之外,这支7万多人的军队里包括由15000名近卫军组成的奥斯曼精锐核心部队,大约40000人的奥斯曼国内的部落军,还有不到20000人的征募军。

和西方国家略微不同,奥斯曼军队有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建制。

大约在2个多世纪前,奥斯曼人虽然已经建立了国家,可他们的军队却依旧保持着很多部落国家的痕迹。

苏丹作为国家内部最大的部落首领,所能指挥的军队其实并不是很多,有时候很多军队只是临时从一些帝国贵族那里征集而来的,这就不能完全保证能够顺利指挥,甚至有时候不能保证基本的忠诚。

直到后来随着奥斯曼新军的建立,苏丹才有了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军队。

被苏丹们给予希望的新军很快就成为了一支真正的精锐,这支军队不但完全听从苏丹的指挥,而且还被破天荒的赋予了众多的最新技术。

不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战争战术,奥斯曼新军都开创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第一。

世界上第一支成建制的火器部队。

世界上第一支成建制的火器骑兵部队。

世界上第一支拥有专门的独立火炮团的部队。

奥斯曼新军强大的火力不但震慑了敌人也震慑奥斯曼人自己。

这支军队在征服东罗马的时候展现出了不可多得的威力,更重要的是他们那坚定的战斗意志让很多原本对他们不以为然的奥斯曼贵族们也不得不心服口服。

往往在关键时刻和关键位置被投入关键战斗的奥斯曼新军成为了苏丹夺取胜利的一只铁拳,而与此同时苏丹也并没有忽视那些依照古老传统延续下来的部落贵族们。

建国之初,奥斯曼的君主们敏锐的预计到了未来可能发生的一些变故,那些睿智的苏丹先辈们对未来可能会渐渐出现的军事贵族们和最终会导致尾大不掉贵族集团有着本能的防范,所以在奥斯曼帝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军事贵族。

那些凭借军功获得地位和土地的新贵族可以获得财富却无法保持他们的地位,当他们死后除了可以留给子孙后代的财产之前,只有一小部分土地能够允许继承,而大部分之前封赏的土地会被收回。

这么做的目的一来为了防止出现以土地为基础渐渐形成的大贵族集团,二来也是为了激发族人的骁勇之心,想要获得荣誉财富与土地,靠的不是运气好会投胎,而是在战场上驰骋杀敌建功立业。

任何国家建国初期都会有几位英明君主和涌现出一大批辅佐民主的贤臣猛将,而似乎上天的确很眷顾有奥斯曼人,尽管多少有着吹嘘之嫌,但是“开国十贤君”的相继出现,却的确令奥斯曼帝国成为了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国家。

巴耶塞特二世,就是这些贤君中很重要的一个。

作为征服者默罕默德二世的儿子和继承人,巴耶塞特二世的继承之路并不是很顺畅,这位出生在希腊的王子虽然从很小的时候就得到了父亲的宠爱和眷顾,但是他依旧还是通过一场内战击败了他的兄弟之后才登上了苏丹宝座。

而为了保证不让逃到欧洲的兄弟给他找麻烦,他不惜向欧洲人每年支付大笔金钱作为囚禁他兄弟的“辛苦费”,这笔钱一花就是十几年,直到几年前听说他的兄弟杰姆死在了那不勒斯的监狱里才算完事。

对于兄弟的残酷让巴耶塞特在欧洲被人描述成了一个冷酷无情和嗜血成性的恶魔,尽管在这方面欧洲人其实更加不堪,但是这丝毫并不影响人们对这位异教徒君主的种种丑化。

不过这些丑化最终的原因还是恐惧。

与他那位被称为征服者的父亲相比,巴耶塞特二世其实要显得温和不少。

至少在登基之后的最初几年,他跟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国家的内政而不是急于开疆拓土,这和他那位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揽入怀里的父亲比起来算是很温和的了。

而且这位苏丹表现出的对人才的渴望和爱惜也是欧洲人难以想象的。

当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挥舞着收复失地的胜利旗帜赶走了占领伊比利亚半岛长达几个世纪的摩尔人之后,接踵而来上就是对异教徒的残酷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