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地平线和帝国(第2/3页)

这种情况对于英国的工业来说,几乎就是摧毁性的。其实对整个欧洲都是如此,工人被工业更发达的法国吸引走了,资金,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资金其实也都自动的流向了法国。于是用以支持工业化的两个支柱,劳动力和资本都开始远离英国。

而在英国,古老的中世纪式的生活似乎又在复苏,资本和工业的喧嚣开始远离他们,城市和农村又重新变得淳朴而宁静,或许湖畔派的那些诗人会更喜欢这个英国吧。

唯一让人感到美中不足的就是,在英国,年轻人显得少了些,尤其是那些村庄里,你几乎看不到一个年轻人。那里只有衰老的老人,有时候也有未成年的孩子,这些孩子的父母却都不在。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的父母就像是圣诞老人,只在圣诞节前后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并且给他们带来各种小礼物。然后,等圣诞节一过去,他们也就跟着消失了。

当然,也许有一天,他们的父母会突然出现他们面前,告诉他们:“我们要搬家了,搬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过好日子。”然后他们一家人就会离开村庄,坐上一条船,离开了欧洲。

英国人大多数去的地方并不是北美。法国人并不希望将更多的英国人送到北美去。这些年来,拿破仑在本土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政策,其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在路易斯安纳,说法语的法国人,在数量上能比说德语的法国人更多。

所以大多数英国人移民的路线还是印度或者非洲和南美洲。

“印度是个好地方。尤其是那里的文化,特别的好。”在谈起印度的时候,约瑟夫这样说道。

“真的吗?”拿破仑对于印度的文化所知不多。

“真个屁呀!约瑟夫那张嘴里会说啥,你还不知道?”吕西安表示拿破仑实在是太年轻,太幼稚了。

“印度的文化将人天然的分成很多个等级,而且他们用了一个神奇的发明,来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的不平等作解释。”约瑟夫继续说道,“拿破仑,在面对世间的不平等的问题的时候,天主教是怎么干的?”

拿破仑想了想回答道:“首先认为一切的人,在灵魂上都是平等的,只要信仰虔诚,就能上天堂,以安抚人们;接着说人有原罪,所以受苦是应该的;然后再表示世间的生活不是生活的目的,上天堂才是,好让人民不再关注现实的痛苦;最后再来美化一下苦难,给出个穷苦人更容易上天堂,只要他们虔诚地忍受痛苦的说法。我觉得,天主教之所以能取代罗马多神教,就是因为罗马多神教太让人关注现实的得失了——这对居上位的人不利。”

“在这个问题上,印度人更近了一步。”约瑟夫笑道,“印度人用轮回来替代了天堂和原罪。他们相信,一个人死了之后,灵魂会转世到新生的孩子或者是新生的动物身上。而新的生命周期中你会有什么待遇,取决于你在此前的轮回中的行为。嗯,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这样一来,如果有人抱怨说,为什么我从早到晚的辛苦劳作,却连饭都吃不饱?而那些什么都不干的人,却能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

拿破仑,你知道,如果是在法国,当有人问出这样的问题之后,革命就近在咫尺了。但是在印度却是不一样的。如果有个印度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其他人就会告诉他,这是因为你上一世干的坏事太多了,所以这一世要为上一世的罪行还债。所以——上一世到底怎么样,是无法证实或者证伪的,但是有了这样的一套说法,就完全可以用来给世界上一切的不平等,甚至是一切的罪恶做辩解。

印度人接受了这样的思想,于是他们就能够忍受各种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无法容忍的压迫和欺凌。所以我说,印度文化,对于那些居上位的人来说,真是太好了。

不过这种文化也带来了一个小麻烦,那就是他容易让人不思进取。因为在他们看来,无论是什么样的状态,都是上辈子做的好事或者恶事决定的,所以处下位的人不思反抗,自然没什么进取的意思。而居上位的人呢,嗯,反正日子好过没威胁,自然也就是要怎么懒惰就怎么懒惰了。所以印度总是很容易被征服的。”

“你说得印度这么好,我都想去当个印度土王了。”拿破仑不无讽刺地道。

“如果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那当个印度土王,倒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吕西安却半认真的说。

“印度是个能把人养成废物的地方。所以虽然印度我们如今也能搜刮一把了,但是我并不希望法国人往那里大量移民,那会弄出一堆废物来的。”约瑟夫这样说道。

“所以你觉得把英国人都送到那边去,也不用担心他们在那边弄出个新的英国出来了?”拿破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