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谁人站得高(第2/3页)

仓吾的甘蔗,越地的荸荠,又是两样本来不该在宋国出现的东西。

尽管被熬煮了许久,但荸荠的脆爽鲜甜,还是让不少人眉头舒展喜开笑颜。

更重要的是,炎炎夏日,哪怕奔着秋收去了,有这么一碗冷饮入口,整个人都是舒服惨了。

忽地,一人灵机一动,出来给老皇夫子行了个大礼,口中更是高喊:“葵丘商氏,叩谢司城所赐香茗甜品!”

言罢,再拜之后,这才起身道:“晚辈家中尚有俗事未曾料理,还请司城恕罪……”

如此操作,倒是把老皇善吓了一跳,赶紧要起身还礼。

然而不等他这么做,就见几个年轻人同样如此,行了大礼之后,再拜辞行。

不少派来中老年代表的家族,此时比较尴尬,他们要是学年轻人这般不要脸,那哪儿行?

可现在,眼睁睁地看着几个家族都是放弃尊严,就是求皇氏拉一把,皇氏就算再怎么无所谓,多多少少,指缝里漏一点出来,总归还是有的。

生存,才是第一重要的!

家族存续在此时,已经到了一个紧要关头。

尤其是李解麾下将佐越来越叫嚣复仇,鬼知道他们复个哪门子的仇,但理由嘛,只要说得过去,汉军就能如狼似虎。

而且汉军出战,还真是相当的守规矩,鲁国这般菜鸡,鲁国没有说让汉军入鲁作战,汉军还真就停了下来。

等到后来鲁国人受不了了,要汉军快速介入,汉军选择拒绝,那也是汉军的理由。

淮中城流传一句话,叫“名不正,言不顺”,宋国内部不管多少人对汉子国恐惧仇恨,但也得承认,汉子国就是讲究,就是师出有名,从来不是胡乱折腾。

整个大厅再度热闹起来,老皇善原本淡定的那张脸,此刻也是有点紧张。

如此大的动静,想要瞒住,可能性不大。

这些宋国内部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们,既是想要在他这里寻找苟延残喘的机会,也时带着点恶意。

大家都是宋国人,关系也不差,都已经低三下四到这个份上了,你总得给点表示吧?

而且这么多世族求你皇氏一家,这宋国到底是谁说了算?

传扬到新君戴举那里,只怕是没好果子吃嗷!

想法挺美好,然而等人走了之后,老皇善当机立断,对皇氏族人道:“凡六十岁以上长者留下,其余人等,分批迁往沛县、萧城、薛城。”

“老夫子,薛城内外,有客舍百二十间。”

有皇氏子弟,立刻提醒了一下老皇善。

“嗯。”

皇善点了点头,然后道:“适才各地世族,不足与谋。”

至于其余的解释,一概是没有的。

事到如今,皇氏上下相当的抱团,类似皇策、皇途这样早早出去的,妻子早就不在宋国内部。

留在宋国,不成了人质?

前来拜谒皇氏的人,本想着是让皇氏给个方便指条明路,却哪里想到,老皇善岁数虽然很大,平日里也是划水混日子,伺候子橐蜚也好,戴举也罢,就是个滑不溜秋的泥鳅。

可这一刻,居然刚硬到了极点,客人前脚刚走,整个皇氏后脚就忙碌起来,开始举族搬迁。

皇氏闹出来的动静不大,甚至可以说根本没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连姻亲家族蒙氏,都不知道亲家其实已经只剩下老头子们还在商丘。

水陆并用,睢水、丹水两岸,多的是皇氏的队伍。

等了两天,终于有消息传到了商丘宫,说是之前国内地方世族,纷纷齐聚商丘,只不过,他们不是来朝见君上的,而是去拜谒司城皇善的。

这让戴举顿时大怒,但他忍住了怒意,而是派人先去调查一番,看看是不是真的如此。

很快,消息就反馈给了戴举。

前天的确有这么一回事,并且地方世族的人,他们辞行的时候,都是行了大礼。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在这些地方世族眼中,配他们行大礼的人,是司城皇善,而不是君上您啊。

新宋侯戴举大怒,竟是难得从商丘宫出来,带着人马前往皇氏大宅。

等到了皇氏家中,从马车上下来的戴举这才发现,老皇善正带着一群老家伙们,站在台阶之下,恭候他呢。

已经换了袍服的戴举,早就和当初的“劲草”风范不同,多了许多狠戾。

眉眼犀利不说,步伐也更加的深沉,开口说话的气度,也是少了儒雅,多了傲慢。

见着老老实实的皇善,低眉顺眼地站在那里,说实话,戴举的气是消了不少。

于是还笑呵呵地询问老皇善:“寡人素闻皇氏诸子之中,有二人以‘途谋策断’闻名,皇途使晋国,皇策使薛城,君教导有方啊。”

“惭愧,顽劣之子,些微名声,岂敢劳君上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