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祖制就是屁!(第2/3页)

“朝中某些人,最不满太祖皇帝的一条,便是不立嫡长,更有人认为这是后来继位时常出现动乱的缘由。所以大皇子再有千般不好,仍然有一批死抠着礼法的人支持他。你信不信一旦县令人选不当,冼云河等几人非刑而死都有可能?”

“再加上皇上想在沧州建港,这更是动了一堆人的利益。反正无论是长芦县令也好,沧州知州也好,又或者是吕禅说的沧州知府也好,总而言之,这个人选很难出炉。别说朝中那些人,就连皇上还有你那老爹,肯定都正在找可以过来给你接班的人才。”

见葛雍撂下话就摇摇头叹了一口气,随即负手慢悠悠往外走,朱廷芳不禁有些烦恼地揉了揉眉心。自从杜衡听到沧州有望建港的消息,这位曾经试图表现一下的杜指挥使立刻就安分守己了下来,还悄悄给他出了一大堆训练水军的主意,全都被他一股脑儿送去了皇帝面前。

而沧州这边他也确实干得得心应手,就连最初只是简单粗暴解决的词讼,如今也已经轻轻松松就能解决。否则,如果真的仅仅是凭借出身资历,他能震慑此地一时,却不可能长久。

可如果他一走,哪怕张寿留下张琛,留下朱二,真的不会人亡政息?就算朝中能选出合适的人选,能够延续他和张寿的举措,治理好沧州,将来真的建港,那一位能顶得住方方面面的压力吗?

尤其是一旦吕禅所求真的成功,宦官成功突破曾经的禁令,出任监军甚至税监,这位沧州的地方主司又能压制其人否?

说起来,沧州如果升格为府,沧州知府便是正四品官……哪怕没有升格为府,却也是正五品知州。秦国公张川都尚且能以勋贵兼任顺天府尹,他若要以武转文,谋一个五品知州甚至四品知府,却也是并不困难。可这值得吗?

而且,他如果想要留下来,朱二恐怕就不能留在这里了,否则长兄为主司,二弟却纠合了一群棉农集什么社,那像什么话?如此一来,朱二这些天来那顶着烈日的辛苦也是白费。

所以……还真是棘手的难题!

朱廷芳轻轻眯了眯眼睛,随即无声地叹了一口气。张寿如果能留下,那就好了。只可惜,张寿对地方治政似乎不感兴趣,资历也还不够。

如果张寿知道,未来大舅哥竟然在考虑两人中谁留在沧州的可能性,他一定会觉得人是吃饱了撑着,瞎操心。

他从来都不会杞人忧天,觉得这天底下没有顶尖人才,只有自己才行——在后世那种学霸满天飞,科狗满地走的年代,自视太高的话,分分钟都会有强人把你的自信心碾成粉碎。至于在如今这个年代,他更感兴趣的是发掘人才,有事学生上,而不是事事亲力亲为。

所以,当回到自己那屋子里,带着阿六整理行装的他,突然听到一声重重冷哼的时候,他就想都不想起身笑脸相迎。果然,阿六快步出门,不消一会儿恭恭敬敬把他那位老师搀了进来。而葛雍一面走一面还骂道:“你这不肖弟子,每次都让我老人家给你背黑锅!”

张寿想都不想张口就来:“谁让老师天赋绝顶,算学无双,名满天下,英明神武……”

没等张寿这一大串乱七八糟的四字成语……甚至还不能说是成语的奉承说完,葛雍就受不了了。他没好气地瞪了人一眼打断:“你那未来大舅哥什么事都想自己扛,看你这么清闲就满身不舒服,我倒更担心没你的九章堂不成样子,看你这样子,这是打算随时启程?”

“没错。”张寿呵呵一笑,见葛老师再次瞪他,他就诚恳地说,“我这也是担心九章堂那些学生。而且,算算日子,我觉得也该招收第二批学生了。日后一年招生一次,四年结业,当为永制,如此九章堂一直长长久久开下去,老师就再也不用担心算学后继无人。”

葛雍原本到了嘴边的教训顿时给噎了回去——尽管他那教训本来也就是做个样子。对于张寿这个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就是某种脾气让人没法说的得意弟子,他早就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了,本来人也不是他教育成现在这样子的。

于是,他只能走上前去,气咻咻地拿出了对待小孩子的那一套,直接弹了一记张寿的脑门,见人不闪不避,他就虎着脸说:“行了,我还不知道你么?你都丢了四个学生在沧州和邢台,有什么事你就算在京城也能解决,确实不必留沧州了。”

知道葛老师跑过来也就是发泄一下背锅的怨气,张寿也就自觉自愿地挨了一记,直到送了老人家离开,眼看刚刚已经把两个箱子收拾妥当,他这才突然若有所觉地摸着下巴问道:“我来的时候是跟着杜衡骑马赶路,几乎连大腿都磨破了,好像没带这么大两个箱子吧?”